杨家湾兵马俑之谜2(杨家湾兵马俑主人是谁)
杨家湾兵马俑之谜2》,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秦始皇时期的故事。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陈凯歌,他的《霸王别姬程蝶衣、张国荣、巩俐主演,豆瓣评分8.6分。这部电影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一部作品了,不仅是因为演员的演技,更重要的是剧情的精彩。而且这部电影还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名,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而且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李安,他的代表作《喜宴团圆饭·纽约之行·圣诞节的故事。
1、中国有几个地方有兵马俑?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准确的说中国其实是有好几处处兵马俑。
我们是不是一直以为兵马俑只有西安有,毕竟西安才是秦始皇的陵墓。在其他地方,好像不太可能也没听说过。
经过几番查阅资料,确信兵马俑有4处。汉阳陵兵马俑、咸阳杨家湾兵马俑,徐州汉文化景区中的汉兵马俑博物馆。请听我从从道来。
陕西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么还有一处就在江苏省徐州市,具体是徐州汉文化景区中的汉兵马俑博物馆。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也称为徐州古代军事史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东郊狮子山西麓。
徐州汉兵马俑的发现比秦兵马俑整整晚了10年。1984年12月,徐州狮子山西麓,有一家砖瓦厂的推土机,推出了埋藏在地下的陶俑。徐州因为地下汉墓多,工人烧砖打井,有时就会挖到少量陪葬俑。这次不是三五个,而是成百上千。
砖瓦厂立即报告了徐州市文物局,当天考古人员就来勘探,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处中国考古史极其罕见的汉代兵马俑坑遗址。
两处兵马俑遗址的对比
从发现上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于1974年被发现的,而汉兵马俑原是距今2150多年前的西汉楚国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陪葬品,于1984年被发现的。
从个头上
秦兵马俑注重写实,兵马俑体型与真人大小无异,身高在1米8,个个威猛无敌;而汉兵马俑却更注重写意,把俑的身高按1/4--1/5缩小,只有几十厘米。它不注重人物线条的比例是否准确,而侧重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从挖掘上
秦兵马俑目前发掘了三个坑景区中的一号俑坑,是最早发掘、面积最大的一个坑。二号坑和三号坑分别在一号坑的两旁。三个坑共有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近8000件。
有车兵、骑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种,排列整齐有序。
汉兵马俑是一支由六条兵马俑坑组成的庞大地下军阵,出土有步兵、车兵、骑兵、战马等各类陶俑5000余件。
汉兵马俑馆北侧100米(狮子潭内)新建有目前国内唯一的水下兵马俑博物馆。
该馆为两个方形桷斗状建筑,借鉴汉代屋顶建筑形式,呈四坡面。展出的是复原的俑坑和精心修复的兵马俑。
水下兵马俑馆与汉兵马俑馆共同为呈现了2000多年前大汉楚王所拥有的完整军阵和汉代发达的军事、经济、工艺奇迹与文明。
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其中汉兵马俑博物馆发掘两条步兵俑坑和警卫俑坑,但因为汉俑的身高是缩小的。
其余俩处,就不具体细说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名气比较大的兵马俑就是西安的秦兵马俑和徐州的汉兵马俑,秦兵马俑偏向于真人,而徐州的兵马俑偏于写意。
2、刘邦墓国家哪年挖的?
1965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杨家湾——汉高祖刘邦长陵陪葬墓兵马俑坑。
在杨家湾汉墓的11个汉代兵马俑坑中,共出土了2500多件彩绘陶兵马俑,为研究汉代初期骑兵、步兵,以及步骑结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盾牌兵的右手持作战武器,左手持盾,可以有效防御敌人的杀伤,在保护自己的,也增强了整个部队的作战能力。
国家在丨965年开始对长陵刘邦墓进行考古挖掘。
3、我国历史上的重骑兵是如何产生的?
因战局需要就产生,然后因战局需要就淘汰
中国拥有骑兵是很早的,公元前十世纪的殷商时代就有骑兵的墓葬与记载作为证据了。
比如“贞肇马左右中人三百”的甲骨文文献标明,在商代武丁时期曾经出动过,在商王统一号令下以三个骑兵百人队为基础编制的作战部队。
而伪托姜太公所著,但实际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兵法书《六韬》,以及同样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兵法书《孙膑兵法》和《吴子》,都有成建制骑兵与骑兵战术的记载。在一些当时人的描述里,也有战国七雄拥有“骑万匹”(秦、赵、楚)、“骑六千匹”(燕)、“骑五千匹”(魏)骑兵部队的记载。
到了秦汉时代,身披札甲,装备铁质头盔,使用矛与戟作为肉搏武器,上阵搏杀,用于冲阵的“突骑”出现了。
比如汉帝国初年有猛将灌夫,七国之乱时与父出征,披甲持戟,与亲随十几骑,驰入敌阵,杀伤数十人。汉武帝元狩二年,李广遭遇匈奴围攻的那一仗中,李广的儿子李敢,就率领几十名突骑,直透匈奴阵势,打掉了匈奴人的锐气。
这是中国重骑兵的有据可查的缘起。
到了西汉中期,“突骑”的数量也开始增多。这些重骑兵穿着较为完备的黑色铁质札甲,有保护肩部的披膊,身着醒目的红色军服,有的札甲还会有大型的盆领来保护骑兵的颈部。这些重骑兵头戴铁质或皮质的鞮瞀(头盔),诸如“期门”、“羽林”等禁军部队的头盔还装备着缨饰。
这些重骑兵,在当时已经开始使用骑兵用的格斗用戟矛,长约1.8米至2.5米。骑兵用短兵器上,则逐渐淘汰了并不适用于骑兵砍杀用的铁剑,而使用刃长约1米左右的单刃、厚背的钢质环首刀。这些装备专业的重骑兵,在汉匈战争的几次重大的决定性会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部分学者认为,至东汉时代中国也如中亚地区一样也开始出现了半具装骑兵。而根据《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来看,中国的半具装重骑兵很可能出现在西汉时代的后期。当时记载武库中的马用甲数量达到了5330套。其中包括以皮质来制作的马用甲——“当胸”,和当时被称作“鞮瞀”的皮质马面甲。
到了三国时代,冲击型的重骑兵战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三国志》中记载,公孙瓒曾率领数十名“幽州突骑”与数百名鲜卑骑兵对决,“瓒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亦亡其从骑半,遂得免。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反映出极高的骑兵作战技巧。而吕布在常山攻击张燕时,则“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这展示了当时的中原重骑兵,已经掌握了在日后欧洲中世纪大行其道的冲击方式,“冲击—撤回——冲击”。
而曹操在《军策令》中曾说过,袁绍在官渡之战前拥有马铠三百具,而自己的马铠还不到十具。后来曹操击败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就拥有非常强大的重骑兵实力。他在与马超,韩遂交战时,曾“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精光耀日,贼益震惧。”
有的学者认为,汉朝一向习惯于对皮质盔甲叫“甲”,而金属铁质盔甲叫“铠”。 西汉《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中的马用盔甲仍被成为“马甲”,所以应为皮质。而东汉末年三国时代曹操称马用铠甲为“马铠”,则应为铁质马铠。如果是这样,三国时代中国具装骑兵又有了一定的发展。
等到了“五胡乱华”刚开始的阶段,公元312年羯人石勒击败西晋与鲜卑联军,“缴获了五千具马铠”。可以确定到了北魏时期,使用马镫、乘坐全具装战马的具装重骑兵更成为其军队的核心。
历史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中国最早出现重骑兵的时代是西汉汉武帝时。
西汉重骑兵长什么样?
秦朝和西汉早期的骑兵依然属于典型的射箭轻骑兵,随着冶金技术和武器制造技术急速发展,以及西汉武帝时国力空前的强盛,为了改变长达80年的对匈奴人的屈辱和亲政策,从西汉汉武帝开始,汉朝开始组织对匈奴开展大规模的进攻,面对精于骑射的匈奴射箭骑兵,西汉打造了一只装备精良、装甲坚固的骑兵部队。
图1 风帽式头盔在临淄山王村兵马俑的骑马俑找到
图2 身上的筒袖铠可见于徐州狮子山兵马俑
图3 腿上的皮革脾禈和马上的座垫可见杨家湾兵马俑
从出土的兵马俑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汉重骑兵的士兵普遍使用铁甲,士兵们拥有一顶铁盔,身上穿着由胸甲、背甲、护肩组成的铁铠甲。
在武器上,西汉重骑兵与轻骑兵都拥有弓箭。长枪和环首刀,只有精锐的重骑兵才会使用新的武器-戟
图4 西汉重骑兵示意图
西汉为什么要发展重骑兵呢?
那么西汉为什么要发展重骑兵呢?因为匈奴生产力低下,缺乏冶金能力,所以匈奴士兵主要武器清一色全是弓箭,作战就依靠马上弓箭射杀,这一点史书可以证明,因为史书称匈奴骑兵为控弦之士,匈奴骑兵绝大多数最多在只有一把弯刀。
图5 匈奴骑兵
汉朝为了增强西汉宝贝骑兵的防护能力和近战能力,就打造了一只既能弓箭设计、防护力又强、又能近战冲锋的重骑部队。
图6 西汉重骑兵
西汉重骑兵部队在卫青手上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公元前119年,卫青率领一只由战车、步兵、重骑兵组成的混合部队遭遇到了匈奴的主力部队,卫青先以披拂装甲的战车环绕一周作为屏障来抗击匈奴射箭骑兵的冲击,汉军士兵躲在战车后面,用强弩射杀匈奴骑兵,成功抵御住了匈奴人的猛烈冲击,并杀伤了大量匈奴骑兵。
图7 卫青大战匈奴
双方僵持到了黄昏,匈奴人就退回了营寨,此时卫青就当机立断,率领麾下最精锐的重甲骑兵从两翼对匈奴大营发起冲击,当匈奴人发现后已经晚了,双方近身肉搏,匈奴人的破烂铁器根本无法杀伤有重甲和盾牌防护的西汉重甲骑兵,西汉士兵挥舞巨大的长柄骑兵戟,这种即能刺杀又能多方向多角度劈砍獠刺的东西,给予匈奴大量杀伤,匈奴大败,匈奴单于只能率数百骑兵向西北方向突围,卫青立刻派轻骑兵追击,并带主力跟进,斩首匈奴近2万人后班师回朝。
4、怎么区分秦俑和汉俑?
【文藏来答】秦俑、汉俑不注意的话真的容易搞混。MAME怎么能分辨这两个的区别呢?快来看一看吧~
“汉承秦制”自然也包括艺术品的制作在内,有人认为,汉俑的陶塑艺术直接受到秦俑艺术的影响。秦俑和汉俑虽然在取材于现实适度夸张和绘塑结合的制作方式上有诸多相同之处,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汉俑在承接秦俑的塑造手法上另有侧重和发展。多种因素导致了秦汉俑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那么怎样才能一眼就识别出秦汉俑的差别呢?
秦 立射武士俑 陶质 高187cm 秦始皇陵东侧一号兵马俑坑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