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明朝简介(于谦明朝简介谦)
于谦明朝简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带领汉人从元朝的压迫中走出,建立了明朝,从此汉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朱元璋征战了了大半辈子,在这段时间里,他的身边出现了无数谋士和武将,明朝成立后这些人便被封为了开国功臣。登基之后的朱元璋非常清楚,他认为只有让自己的子民过上好日子,才能让自己高枕无忧。于是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减负,使老百姓对其感恩戴德。
于谦明朝的故事梗概?
于谦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
皇上因为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叮属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和于谦一起做官的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四句话“你我为官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于谦正和郑通谈得十分投机,管家进来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送来了一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那盆万年青,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盆晚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不赂,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个罪名,罢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冤杀于谦的明朝大臣是谁?
徐有贞( 1407〜1472年),明朝大臣。初名埕,字元玉,号天全,江苏吴县 (今苏州)人。宣德八年(1433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侍讲。平生深究经 济之学,对于天文、地理、兵法、水利、方术之书,无不博览,尤好天象阴阳之 道。然心多智数,热衷功名。正统十四年( 1449)因为说错一句话,被人取笑嘲 弄,隐姓埋名七年。天顺元年( 1457)元月投机成功,飞扬跋扈,冤杀于谦。四个 月后被关入监狱,免死充军云南,回到故乡,卒于明宪宗成化八年( 1472)。 是历经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大臣,在政治上多被史家列为奸臣,但他又是一位 学者。
冤杀于谦的明朝大臣是谁?
徐有贞( 1407〜1472年),明朝大臣。初名埕,字元玉,号天全,江苏吴县 (今苏州)人。宣德八年(1433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侍讲。平生深究经 济之学,对于天文、地理、兵法、水利、方术之书,无不博览,尤好天象阴阳之 道。然心多智数,热衷功名。正统十四年( 1449)因为说错一句话,被人取笑嘲 弄,隐姓埋名七年。天顺元年( 1457)元月投机成功,飞扬跋扈,冤杀于谦。四个 月后被关入监狱,免死充军云南,回到故乡,卒于明宪宗成化八年( 1472)。 是历经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大臣,在政治上多被史家列为奸臣,但他又是一位 学者。 他是个书法家,其书法行笔流畅,气韵连贯,骨力嶙峋。真迹《有竹居歌》现 藏上海博物馆。其诗文不屑雕饰,注重通达,有辛弃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