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说课稿 学情分析
月球之谜说课稿 学情分析。”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我的教学风格。”她说。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听懂,还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让更多的孩子爱上数学,爱上英语。她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不是一个平庸的人。这就是她的教学方法。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发问,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距今2300多年前的诗人屈原曾发出“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关于宇宙起源以及生命的起点等天体物理学上的重大问题,或许我们物理学的角度难以完全弄明白,好在有科学家愿意从科普的角度,为大众讲述自己的理解,帮助大众能更明白一些,也对天体物理和宇宙世界有了更多探究的好奇心。
1946年出生于英国的约翰·格里宾,1971年获得剑桥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他不仅是天体物理学家,还是杰出的科普作家,是英国科学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得主。他善于用简洁的语言传递复杂的思想,撰写科学作品近百部,其中包括《寻找薛定谔的猫》《深奥的简洁》等畅销书。这本《奇观月球之谜、宇宙之始及生命的起点》是他写的科普书之一。在书中,格里宾聚焦八大令人不可思议的天文物理学奇观月亮的奥秘、宇宙起点、宇宙发展趋向、地球上复杂生命的共同祖先……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精深的科学知识,浓缩到简短的篇幅中,读起来轻松有趣,却蕴含了惊人的信息量,严谨又不乏活泼。
在这本科普书中, 约翰·格里宾带领我们去注意一些看似不可能,却令人惊叹的天体物理学奇观上。比如“只有当天空中的太阳与月亮看上去一样大,地球上的生灵才能看到日全食的奇观,而这美妙的巧合不早不晚,就发生在人类文明出现的那一刻。”“水在桶中旋转,沿桶壁上升,形成凹状液面,是因为它‘感受’到了遥远星系宇宙万物的引力。”等等。
科学是一门探索未知的学问。当某个科学理论被推翻的消息,赫然成为各大报纸头条,在大众眼中变成科学界的又一次“滑铁卢”时,那些非科学家出身的朋友偶尔会向约翰·格里宾投来同情的目光。在序文《知识的尽头》中,约翰·格里宾透露,当科学家发现宇宙其实正在加速膨胀,现有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过于简单,需要修改。听到这个消息,他的朋友曾替我惋惜“那么漂亮的理论居然是错的,你一定很伤心吧?”约翰·格里宾的回答是,“完全不会!当有新的证据涌现,暗示我们可能需要用新的理论来解释这个世界时,优秀的科学家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伤心呢?正是那些源源不断的新想法,构成了科学的命脉。如果所有理论都完美无缺,并且准确无误地阐释了这个世界(我指的是整个宇宙,不光地球),那么科学家早就没事可干,可以退休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