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你的姓氏里出过的最有名的人是谁?
优质答案1
论武功,陈真,
论职位,陈独秀,陈云,陈毅,陈庚,
论歌手,陈慧娴,陈慧琳,陈宁,陈果,
论文化,陈景润,
优质答案2
林默娘(妈祖),林大钦(明朝潮汕籍状元),林则徐,林森,林彪,林育英,林育楠,林徽因,林伯渠,林语堂,林若,林元培(世界桥梁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逋(北宋诗人),
优质答案3
大名鼎鼎的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同志。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同志和陈乔年同志都为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了,他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代表大会的总书记,是我党初创时期的主要领袖。
二、广东历史上出了多少状元?都有谁?如何评价?
优质答案1
广东历史上一共出了九个状元。
自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取代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终,历经1300年,科举选官制度被历代逐渐完善,成为选拔人才一种有效措施。
科举考试中名列殿试第一者为“状元”,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隋朝开科取士但没有设状元)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这其中,广东一共占据九名,占不到2%,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但也,更显的珍贵。
广东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是唐朝莫宣卿(834—868), 广东肇庆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17岁的莫宣卿参加廷试获中状元,成为广东历史上第一个“高考”状元,也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但唐朝时期的科举,不糊名,往往在考试前就已经定下状元及排在前列的名次,大概是谁的名声更大、谁的靠山更强,谁就更容易中状元。莫宣卿是神童,七岁能诗,12岁中秀才,名声不小,唐宣宗又是晚唐时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敢于破格录取一个未成年人,论才学,莫宣卿未必一定强于其他人,成为状元也有一定的运气在内。
第二位是五代十国时期简文会(900—958),广东佛山人,也是佛山地区第一位状元,简文会幼年聪慧出众,秉性耿直,南汉乾亨四年(920)戊寅科状元。然南汉政权是偏居一隅的割据势力,范围也就今两广一带,所以说,这个状元其实有点水。
第三位南宋末期的张镇孙,广东顺德人,少年起便学习刻苦,博闻强记,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状元。南宋也是偏居一隅,此时已到生死存亡关头,襄阳一带连年大战,人心惶惶,所以张镇孙多少也是有些水分的。但其不愧状元之名,1277年,张镇孙曾率军收复被蒙古占领的广州,但不久后就失败被俘,不屈就义。
第四位是明朝时期的伦文叙(1467—1513),广东佛山人,自幼聪慧好学,八九岁已能诗文,长于对联,有"神童"、"急才"、"鬼才"之称。后因家贫缀学,一面卖菜操持糊口,一面专心钻研经典。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连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一,成为明朝时广东第一位状元,妥妥的屌丝逆袭走上人生巅峰的典型,所以是诸多影视剧的主角,也是广东历史上最出名的状元。
第五位林大钦(1511—1545),广东潮州人,也是自幼家贫,聪颖嗜学,嘉靖二十四年(1532年)壬辰科状元,也是潮汕地区在封建王朝唯一一位文科状元。
第六位黄士俊(1570—1661),广东顺德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状元,历经明清两朝,直到顺治年间才退休,时间九十余,可以说是活的最久的状元。
第七位庄有恭(1713—1767年),广东番禺人,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状元,一生清正,勤政爱民,兴修海塘,其治水思想和方法至今尚有借鉴意义。
第八位林召棠(1786—1873年),广东吴川人,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状元,其可谓励志典范,最边陲的状元郎,两年前还屡试不第,两年后一举夺魁。活得也比较久,经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朝,贯穿近现代史。
一位梁耀枢(1832—1888年),广东顺德人,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状元,人称“金玉状元”,卒于光绪年间,也是广东去世最晚的一位状元。
优质答案2
我国古代自隋朝开科举以来到清末1904年一次科举,1200多年间正统王朝包括少数民族政权开科取士,有名字记载的,共产生文状元654人,武状元185人,其中广东地区出了9位文状元和5位武状元,还有榜眼8人,探花9人。
图为莫宣卿像,在他老家有保存完好的状元祠和牌坊。
唐朝宣宗时期,公元851年文举状元,莫宣卿,封开县人,他不广东第一位状元,还是整个岭南地区第一位,也是两广地区第一位状元,官至内阁中书,后来出任台州别驾,相当于副刺史的职位,病逝于任上。
南汉高祖时期,公元918年文举状元,简文会,佛山人,他是五代十国南汉政权产生的状元,后官至尚书右丞,相当于副丞相,因敢于直谏,被贬为祯州刺史,卒于任上。
南宋度宗时期,公元1271年文举状元,张镇孙,广州人,宋朝唯一的一位状元,官至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使,元灭南宋时张镇孙被俘身亡。
图为伦文叙画像。
明朝弘治时期,公元1499年文举状元,伦文叙,佛山人,曾任经筵讲官、应天试主考官等职,卒于北京,现存有伦文叙墓、状元诞、状元阁。
明朝嘉靖时期,公元1532年文举状元,林大钦,潮州人,21岁中状元,潮汕三杰之一,由于严嵩把持朝政,林大钦仅在朝廷任了3年翰林院编修就辞官回乡,一边奉养母亲,一边文学著作,留有《东莆先生文集》。
图为黄士俊故居,清晖园。
明朝万历时期,公元1607年文举状元,黄士俊,顺德人,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崇祯时期君臣不和,黄士俊也多次辞官,明亡后黄士俊回到家乡,曾先后拥立邵武帝、永历帝,后因年岁太大辞官归隐,现存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就是黄士俊的故居。
清朝乾隆时期,公元1739年文举状元,庄有恭,广州人,乾隆钦点状元,官至两江总督、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他在任江苏巡抚时治理河道颇有政绩,墓位于广州飞鹅岭,当地人称“状元山”。
大名鼎鼎的肇庆中学的前身就是端溪书院,林召棠在此任教15年。
清朝道光时期,公元1832年文举状元,林召棠,吴川人,曾任国史馆纂修、陕甘主考官等职,由于官场黑暗辞官回乡,专心治学,主讲于肇庆端溪书院,现留有林召棠故里和状元祠。
图为储秀宫“顺时施宜”题匾,为梁耀枢所作。
清朝同治时期,公元1871年文举状元,梁耀枢,顺德人,从政20年,主要躬耕于教育行业,先后担任各地主考官、侍讲学士等职,一手书法出神入化,至今故宫有多幅梁耀枢的作品。
明朝崇祯时期,公元1628年武举状元,朱可贞,顺德人,初授锦衣卫副千户,迁往两广地区剿匪有功,任广西海防,因官场黑暗而辞官归隐。
清朝康熙时期,公元1721年武举状元,林德镛,揭阳人,初授二等侍卫,护驾康熙到承德避暑山庄,打猎时跳深潭里捡猎物,一病不起,中武状元仅一年病逝。
图为李氏祠堂供奉着李威光的牌匾。
清朝乾隆时期,公元1772年武举状元,李威光,长乐人,初授御前侍卫,奉命前往福建剿灭天地会,官至南澳总兵,去世后乾隆追封为四世武功将军。
清朝乾隆时期,公元1795年武举状元,黄仁勇,潮州人,初授御前带刀侍卫,奉命前往福建任职金门游击等职,在金门镇守长达15年,现存有黄仁勇状元府第。
清朝嘉庆时期,公元1801年武举状元,姚大宁,佛山人,初授头等侍卫,后来跟着嘉庆秋狩,染病不久去世。
三、宋朝和明朝的经济谁更强?
优质答案1
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要说明的是,两个朝代所处的时间不同,并不具有时间上的可比性,所以很多的对比情况类似于关公战秦琼这种历史遐想而已。
宋朝呢,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经济特别发达,老百姓很富裕,国家军事实力不行,天天被少数民族欺负。
明朝呢,给人的印象就是对外比较硬气,历史上没有割地赔款的记载,而且在当时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
个人认为呢是这样的,在当时的时间来说,宋朝占当时世界经济的比重呢肯定比明朝占当时世界经济的比重来的大,所以侧面来说宋朝的经济实力可以看成稍微强于明朝。,宋朝的军事实力肯定是弱于明朝的,鉴于宋朝天天被人欺负,而明朝打的蒙古人找不着北。
如果从政治上来说,我认为宋朝稍强于明朝,宋朝政治比较开明,较之明朝的宦官党争等强一点。文化方面宋朝更是远远把明朝抛在了后头。思想上两者不相上下,宋朝有朱熹,明朝有王阳明,都是儒家集大成者。
以上的很多评价都是个人主观臆断为主,因为两个不同的时代实际上并没有可比性。如果从人民的角度来说,生活在宋朝,你可能生活上比较富足,日常娱乐活动较多,人家随时来征伐你,导致你家破人亡;同样,在明朝,你可能不用担心其他名族的侵略(后期除外),经济上有点捉襟见肘,而且朝廷相对来说黑暗一点,特务很多。
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优质答案2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