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的典故,指鹿为马的典故错误在于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8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指鹿为马的典故,就是指一个人说话做事不经过大脑,随心所欲,结果反而害了自己。这个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第十七·鸿门宴上的故事。项羽本来是楚国贵族,后来因为叔父项梁战死,自己的叔父项伯为了保护自己,于是带着人马杀进了刘邦的军营,想要救出自己的叔父。刘邦早有准准备,于是在项伯出去之后,就派人把他的叔父给杀了。

一、赵构指鹿为马的典故?

赵高指鹿为马,不是赵构。赵构足南宋开国皇帝。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秦二世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

比喻颠倒是非。

二、指鹿为虎的故事?

优质答案1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了起来。

可是朝堂之上有的大臣随声附和,有的大臣默不作声,有的大臣坚决指出赵高的错误。

后来,赵高把坚决反对他的那些大臣们逐一清除。

优质答案2

赵高这个太监在朝堂上抓一只鹿在朝堂把虎皮披在鹿身上当成虎

优质答案3

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三、毛遂自荐指鹿为马典故

优质答案1

指鹿为马典故

秦末宦官赵高在秦始皇病故后假传圣旨命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太子,他还想篡夺帝位,特地把一匹鹿当马送给秦二世胡亥,胡亥说是鹿,赵高叫胡亥问群臣。群臣有些迫于丞相赵高的势力违心说是鹿,只有部分说是鹿的大臣后被赵高所害。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出处】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史记·秦始皇本纪》

毛遂自荐典故

王命平原君赵胜赴楚求救,毛遂自荐随同前往。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自日出迄日中不决。毛遂按剑上阶,直陈利害,终使楚王歃血定盟,决定楚赵联合抗秦 。

优质答案2

毛遂自荐,说的是春秋时代孟尝君养了很多门客,其中有一个叫毛遂的门客每到吃饭时,就敲着碗说食无鱼,孟尝君就让人给他上鱼。每当出行,他又嚷嚷说行无车,孟尝君就让他坐车。年底,有一批账收不回来,毛遂主动推荐自己去收账,当看到贫苦的百姓根本无力还款时,他当着众人面将借据烧了,说孟尝君让我来免了你们的债务,众人皆感激不尽。回来后他回复孟尝君,我烧掉了借据,收来了民心,这就是毛遂自荐的典故。

指鹿为马,秦朝时奸臣赵高已架空秦二世,独揽朝政,飞扬跋扈。他又怕众大臣不服,想来测试一下,于是他牵一头鹿到朝堂上,问大臣们这是什么,大臣们说是鹿,他非要说是马。有时大臣慑于他的权势,改口附说是马,有的耿直的大臣仍然坚持说是鹿,赵高记下了。凡是说鹿的大臣全被赵高杀了,这就是指鹿为马的典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