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怎么灭亡的?秦朝怎么灭亡的标志
秦朝怎么灭亡的?秦始皇为什么不修长城?秦二世胡亥为什么杀扶苏?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秦朝宗室后裔去哪了?这些问题都是历史爱好者者们所关心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看秦朝灭亡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秦朝实行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就是秦始皇的残暴统治,他不仅杀害了很多忠臣良将,还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这些都是劳民伤财的事情。
一秦朝怎么灭亡的简介
秦朝是在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呵项羽在江淮起兵一起抗秦,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陈胜吴广起义后楚王派宋义和项羽营救赵国,派刘邦西入关中。宋义来到安阳,却进不去。
随后项羽杀了宋义,引兵渡漳河,经过激战,解巨鹿之围,被推为诸侯上将军。秦将章邯率二十万人向他投降
刘邦迂回进入武关,到达咸阳附近,那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继立的子婴贬去帝号,称秦王,向刘邦投降。刘邦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秦朝的灭亡和赵高有着很大的关系。赵高可以说是秦始皇一手提拔上来的宦官,他善于察言观色,不仅深的秦始皇信任,连秦始皇的次子胡亥也对他信任有加。
只是赵高并不如表面上的恭敬,野心勃勃,一心想要篡位,秦始皇在世的时候,他不敢有所动作。
秦始皇一死,他立刻篡改诏书,用伪造的诏书赐死公子扶苏和蒙恬。之后,他扶持胡亥登基,因为胡亥荒淫无度,最好把控,所以胡亥登基后几乎是赵高的傀儡。
害死丞相李斯之后,赵高权倾朝野。这个时候,赵高搞出遗臭万年的指鹿为马,想要看看朝中有哪些人是衷心对他,也想要试探胡亥的反应罢了。
发现胡亥完全没有利用价值之后,他逼死胡亥,妄图登基,却遭百官反对,只能退而求,继续扶植子婴。
子婴却不像胡亥那般软弱,为了不成为傀儡,他设计在登基当天将赵高斩杀于殿中,并召来文武大臣,痛斥赵高的罪行,夷其三族,所以赵高是亡秦的罪人,他的行为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二秦朝怎么灭亡的那么快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朝不施仁义之政失去天下人心,导致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三秦朝怎么灭亡的视频
大秦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竟然是因为实行了郡县制自古及今,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人们有过许多论述。说到秦朝灭亡的原因,人们都认为是那么几条。,哪些是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各家却不尽相同。
两千多年来,贾谊的“暴秦”(仁义不施)说,一直被认为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综观《过秦论》,他先是对秦国兴盛和秦灭六国的诸多原因进行了一番铺陈。这实际上是肯定了秦国的政治法律、经济和军事制度。尔后又对秦朝灭亡的原因进行了一番铺陈。这些陈述,的确有些道理,,这些并不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更不会是“仁义不施”造成的。秦国的强大并不是“仁政”带来的,奈何说亡国了,就说其没有施行“仁政”呢?
“暴秦”说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1、“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这是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更不会成为亡国的理由。实际上,秦始皇在位时,天下无事。全国军队的主力都在加强边防。
2、严刑峻法。秦是一个法制国家,理应这样,不会导致国家的灭亡。
3、春秋、战国以来,社会发展的惯性和六国的反秦势力的存在。,秦始皇在位时,国家无事。
4、大泽乡起义点燃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导火索。,如果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有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就会镇压农民起义。
5、大兴土木,繁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没有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没有减轻刑罚。建国初期,国家久经战乱,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要恢复生产,发展生产,重建家园,老百姓辛苦一点,是正常的,对破坏社会治安和生产秩序的人狠一点,是应当的。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稳固统治,不比西汉初年和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基本安定,国家已经基本强盛,你可以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事实上,“文景之治”是出现在西汉建国之后的若干年。而在建国后的最初几十年,统治者根本不可能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对内,统治者要清除叛乱等不稳定因素,对外,要抵抗匈奴的入侵。在清除不稳定因素方面,秦始皇远远不如刘邦来得彻底。秦始皇不是有效地打击匈奴,而是修筑长城。而长城形同虚设。对六国的政治军事统治并不彻底,留下了许多隐患。对待六国贵族,秦始皇太仁慈,没有进行残酷镇压。任用了六国的许多旧官吏。他们表面上归顺了,实际上时刻都在伺机卷土重来。
既然这些都不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那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赵高乱政,一是郡县制。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
秦始皇在位时,天下太平,还经常到全国各地巡视。去世前,身体好好的,他没有把继承人当回事。这就给了赵高之流篡权以可乘之机。秦始皇去世后,赵高实际上掌握了秦帝国的最高领导权。秦二世不过是傀儡,李斯不过是帮凶。
赵高掌权后,野心勃发。为了扫清弄权道路上的障碍,他大开杀戒。他玩弄权术,诛杀了蒙恬兄弟和李斯等朝廷重臣,诛杀了扶苏等皇族的国家栋梁之才。这就导致了秦帝国人才的大量流失,也使得皇族人互相倾轧。后来,秦二世也被赵高杀害了。,他不得不请出子婴代替秦二世。而这时,天下已经乱了。子婴虽然铲除了赵高一党,,对于秦朝的倾覆,他已经无回天之力了,因为朝纲已经败坏,人才已经流失,关东的反秦势力正风起云涌,势不可挡。
最终,秦亡于赵高乱政!
导致秦帝国灭亡的第二个因素是郡县制!
只有赵高乱政还不足以使秦帝国灭亡。如果秦始皇采用分封制,或者部分地采用分封制,秦帝国绝不会迅速灭亡。这是历史证明了的。凡是采用了分封制的国家,国运都比较长久。人们都认为,郡县制比分封制优越,而且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秦帝国统一之前,秦地就已经实行了郡县制,为什么就没事?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就成了亡国的元凶了呢?
原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跟气候的发展变化相比,具有相似之处,都具有渐变的特点。气候的发展变化是波浪似地向前推进的,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是。以前的老秦人,最开始也是反对商鞅的那一套理论,仅仅一个秦地,大秦用了一百多年才真正的接受和逐步强大起来!
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却突然终止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就难免让社会机体承受不了,物质的运动是有惯性的,因而社会的运动也是有惯性的。所管辖的原来的关东六国因地盘、环境、习俗、人员思想等差别错综复杂,更不会轻易的接受这一制度。社会的发展在其惯性的作用下,将秦帝国摧毁了。
事实上,如果实行分封制,当中央政权受到威胁时,就可以有诸侯去拱卫;而地方政权受到威胁时,可以有中央政权拱卫。分封制的不足之处是中央政权软弱,地方政权坐大,不便于全国的统一协调管理,容易造成诸侯纷争的局面。如果实行郡县制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前提是君主或者中央领导集体必须是足智多谋的和强有力的。如果君主是昏庸的,国家往往会衰亡。而恰恰君主世袭制容易孳生腐败和无能君主,那么,世袭制国家就难免迅速灭亡了。
所以,其后的君主们,为了解决这个政治难题,就采用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君主们一方面分封亲属到各地做王,可以拥有一定的势力;另一方面又委派君主信得过的大臣到地方做长官。地方长官与诸侯王的势力互相牵制,就相对地保证了中央政权的稳固。西汉刘邦建国初期,就是这种模式。最终到了汉武帝时才将分封的诸侯国全部撤掉,才在全国全面实行了郡县制!
所以说,秦全面实行的郡县制最终害了它!
可以看出,秦帝国灭亡的原因主要就是这两个,其他原因都是这两个原因孳生出来的,因而是次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