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雪花之谜阅读(短文雪花阅读答案)
《寻找14年前,华科大为烈士寻亲的影像
及档案馆中那些尘封的机密》
公益电影《不会有人忘记你》主人公余发海,2005年发现湖北赤壁羊楼洞142位朝鲜志愿军烈士墓群后,在湖北省甚至全国引发了不小的为烈士寻亲的热潮,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团委与宣传部的领导,及时号召在校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与到为羊楼洞142位朝鲜志愿者烈士寻亲志愿者的队伍之中,其中华科大400余志愿者经过万里寻访,找到了11名英烈的亲人。其中,剧组日记十二分享的《胡金海,活着的“烈士”》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志愿者寻找到的“烈士”之一。
一
2021年1月6日,湖北武汉的天气摄氏零下5度,“寒冷鸿飞疾”。公益电影《不会有人忘记你》主人公余发海与制片,上午10点到达华中科技大学校门口,邻省河北的新冠疫情已经有所抬头,因而,华科大校门严禁无预约人员入内。
我们在寒风中一遍又一遍的拨打湖北省075114,查询华科大的总机号码、学校团委的电话号码、学校党委宣传部的电话号码,以及学校对外宣传部的电话号码。
寒风夹杂着雪花,将我们的双脚冻僵了,耳朵也冻红了。去年被疫情肆虐的武汉,人人都是高度警惕,单位都是高度管控。我们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拨着电话,不停地述说着希望对方帮助查找为羊楼洞142烈士寻亲志愿者余发海老师,2007年在华科大师生作题为《羊楼洞烈士寻亲的红色报告》的视频资料。
14年前的视频资料的寻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华科大对外宣传办的高翔老师电话接通后,记下了我们的诉求,答应帮助查找,并添加了微信。
中午,我们简单的午餐之后,马不停蹄地感到湖北档案馆,接二连三的接待人员都表示,抗美援朝时期的资料那是绝对找不到的,我们扫兴地回到了的酒店。手机中公益电影剧组群,执行导演赵苏星教授正在跟江西泰豪动漫学院的学生上课,内容为余发海为羊楼洞142烈士寻亲的视频,一堂现实版的红色文化传承的良好教材。
那日的天气是荆楚冬天中最冷的一天,寻找无果的阴霾,让人好生失落,好在有老同事与老朋友的的丰盛晚餐,让我们感到了冬日里那一缕友情的温暖。
二
话说公益电影《不会有人忘记你》主人翁余发海与制片肖萍继寻找14年前,华中科技大学志愿者寻亲报告会那段影像的第二天,商量着一个智取的寻找行动,想办法找到湖北档案馆中,当年抗美援朝部队成立解放军驻羊楼洞第67军医院的那些绝密文件的来历,揭开历史尘埃的那一页。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2021年1月7日,余发海赶到湖北省军区的部队大院,联络到了当年到羊楼洞察看142烈士的第一位高级首长。,拿出一份两张《中国档案报》整版报道余发海为142烈士寻亲事迹的报纸,得到了老首长的充分认可。
余发海再一次来到湖北省档案馆,得到了档案馆的大力支持。查阅到了相关历史文件有1953年8月6日卫生厅转发《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尤洪涛在羊楼洞(原67军医院)休养医院工休人员大会上的报告》,1954年12月28日湖北省卫生厅【省卫特发(1954)第755号】文件《关于中央交治康复医院病员任务,结束第1、3两康复医院加强第2康复医院办法,报请遵由及湖北省政府的通知》,1956年2月24日湖北省卫生厅,【人特字(1956)等080号】文件《关于撒销羊楼洞医院人员调动的通知》,1957年5月13日湖北省卫生厅【卫厅筹(1957)第039号】文件《关于蕲春康复医院拨黄岗专暑管理报告的批复》,关于撇销解放军驻羊楼洞第67医院番号及志愿军伤病员生活费标准等文件。
下午1600,余发海查找到以上这些资料时,高兴得像中大奖一样,欣喜得一遍一遍的向制片肖萍述说着资料中那些与羊楼洞142烈士寻找的关联性,解开了很多的历史之谜。制片随手拿起手机,点开录像......
当天晚上,当制片肖萍打开qq邮箱,收件箱中有一条来自高翔老师发来的,2007年余发海老师在华科大团委做红色报告的视频资料。感叹高翔老师的办事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精神,再一次让公益电影剧组的同志们感动。
昨天上午在华中科技大校门口,公益电影《不会有人忘记你》的制片肖萍与主人翁余发海,在寒风中一个多小时受冻的阴霾立即随风而去,欣喜地进入了温暖而圆满的记忆之中。
文/图制片肖萍
一、雪花是怎么形成的?
优质答案1
雪花是空中的水蒸汽遇冷凝结成的。在一般情况下,水蒸汽先凝成水,然后才能结冰。雪花却是直接由水蒸汽凝结成的。
雪花有多重?雪花非常轻,五千朵到一万朵雪花才有一克重。一立方米新雪有六十亿朵到八十亿朵雪花。
雪花是什么形状?雪花的形状千差万别,每一朵雪花都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到现在,已经知道雪花有两万种不同的图案。不过它基本上是六角形的。 ()漂亮的雪花是怎样形成的?显微镜下的雪花真漂亮,你知道雪花是怎么形成的吗?
上世纪初,对冰雪做过专项研究的日本物理学家中谷宇吉郎博士曾把雪比做“来自天空的信使”,并查明千差万别的雪的结晶形式取决于高空气温高低和水蒸气的多少。如今,北海道大学低温研究所的古川义纯副教授作为中谷博士的后继者,在雪的结晶形状方面正在深入开展研究。
雪花不会自己凭空产生,它必须依托同温层以下空气中一颗颗肉眼看不到的微尘粒子做晶核,水蒸气的水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它一层又一层地凝结,晶核就从中央向外长大。形成一颗雪晶体大约要用5分钟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造雪环境中的气流始终升降浮沉,动荡不定,但水蒸气必须保持等量作用于晶核的周边。空中云层的厚度、湿度、温度对雪花的形态有极大的影响,星形雪花的形成要求较大的湿度,而湿度较小的云层易于形成片状、粉末状雪花。其实雪花的个体是极其微小的,直径在0.5-3mm之间,5000颗雪花放在精密天平上才不过1克,在显微镜下观察非常美丽。普通水的水质取决于重水含量,含量高水质差,相反水质较好,通常情况下7千克水含有1克重水,而7千克雪水只含0.25克重水,可见雪水生化性能要好得多。雪水丰足,开春麦田就长得好。春耕浸泡种子时,重水比例大发芽率低,如果用雪水浸湿种子就如鱼得水了。
云层是雪花孕育的地方,雪花产生于云层中的这些小晶核,晶核生长的形状有三种趋势长而细的六棱柱形晶柱、两头尖尖有如一根针的晶针和很薄的六边形晶片。如果它们周围的水气浓度较低,冰晶的增长就很慢,而且各边均匀增长;如果周围水气浓度较大,那么增长过程中不仅体积会增大,形状也会改变,最常见的就是天空中飘落的六边形雪花。为什么都倾向于六边形呢?原来冰晶增长时要消耗附近的水气,所以,越靠近冰晶的地方水气越稀薄,稍远处的水气自然过来补充,它们遇到的就是正在向前伸展的尖角,于是,各个尖角迅速加长,逐渐成为树枝状。同样原因,这些“树枝”上又长出新小枝杈,周而复始就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六边形雪花。形成雪花之前的冰晶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位于底面上的正六边形和侧面长方体的晶体生长速度出现差异,形状也相应发生变化,比如气温会给结晶的表面带来微妙变化,接近0°C度时底面水平扩展成六边形,-5°C时形成针状,降到-5~-10°C时侧面上开始生成正六棱柱体及侧面镂空的六棱柱体,-15°C时形成树枝状,在降至-10~-21°C时,正六边形又开始扩展,继而再生成六棱柱体。
周围水蒸气含量较少时,生成过程也较慢,而且不易出现复杂形状。相反,水蒸气含量越大,生成速度越快形状也越复杂。被人们称做“雪花”的树枝状雪晶往往生成于-15°C左右、含有大量水蒸气的环境中。尽管晶体的形成速度取决于温度及水蒸气浓度,但空气中的其他气体也会影响它的形成。实验表明,在只有水蒸气的真空空间里形成的冰晶几乎都有单三棱柱体,而在天空中形成的晶体则呈现针状和六棱柱形状。经过计算机计算可以再现冰晶向六个方向延伸的形状,而中途分,呈现树枝状的原因却始终无法解释,如照片所示,美妙无比的点对称的分枝方式,其产生机理,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早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韩诗外传》中就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雪的基本形状是六角形。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却可表现出各种样的形态。
世界上有不少雪花图案收集者,他们收集了各种雪花图案。有人花了毕生精力拍摄了成千上 万张雪花照片,发现将近有六千种彼此不同的雪花,但他死前认为这不过是大自然落到他手中的少部分雪花而已。以致于有人说?]有两朵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雪花。
为什么雪花的基本形态是六角形的片状和柱状呢?
这和水汽凝华结晶时的晶体习性有关。水汽凝华结晶成的雪花和天然水冻结的冰都属于六方晶系。我们在博物馆里很容易被那纯洁透明的水晶所吸引。水晶和冰晶一样,都是六方晶系,不过水晶是二氧化硅(SiO2)的结晶,冰晶是水(H2O)的结晶罢了。
六方晶系具有四个结晶轴,其中三个辅轴在一个基面上,互相以60o的角度相交,第四轴(主晶轴)与三个辅轴所形成的基面垂直。六方晶系最典型的代表就象是几何学上的一一个正六面柱体。当水汽凝华结晶的时候,如果主晶轴比其它三个辅轴发育得慢,并且很短,那么晶体就形成片状;倘若主晶轴发育很快,延伸很长,那么晶体就形成柱状。雪花之所以一般是六角形的,是因为沿主晶轴方向晶体生长的速度要比沿三个辅轴方向慢得多的缘故。
优质答案2
去某滑雪场玩过,那里面好多人溜冰,还有好多雪花飘下来,真不知道他们的雪花是怎么造出来的[捂脸]
二、地球上的晶体,如雪花,会自发形成复杂的图案,这是由于雪花的记忆还是一种自发偶然?
优质答案1
这是由于形成雪花时,其冰晶内部的晶体结构导致的。我们知道固态,气态,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形态。处于不同形态,其内部的原子或分子的作用力是完全不同的。固态时,其内部的原子(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强,才能束缚住相邻的原子(分子)形成固定的形态。雪花就是冰晶内部的作用力而形成的固体形态。
不同的物质其组成原子(分子)间的作用力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微观作用力导致了不同的宏观表现(形状)。比如,碳60就以足球形状的晶体结构而闻名,而食盐(氯化钠)的结构则是规则的立方体。雪花则是由无数小的单晶体组成,通过不断地小晶体的碰撞粘连最终形成六边形雪片。在数学上也有类似的概念,称之为分形。是通过自相似和迭代原则生成复杂图形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是六边形呢?这种看似随机而结果却非常规则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自组织”(self anization)。自然界的自组织现象很多,小到一片雪花的形成,大到一个生态系统建立,都是自组织的结果。比如,无数蜜蜂建造的蜂巢如此规则完美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其实宏观上看去能形成这样的形状或者系统很神奇,似乎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说到底这个神奇的“建筑师”就是前面提到的晶体内部的微观作用力(如蜜蜂,雪花单晶)。,尽管一开始是微不足道的影响,经过不断叠加放大也会形成叹为观止的奇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