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解.::之谜第一季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0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2011年的一个凌晨,44岁的包头首富、身价25亿的金利斌,竟将汽油猛浇在身上,随着一阵冲天的火光,他化为了一副碳化的骨架。
金利斌靠摆地摊白手起家,从草根逆袭成巨商,为何要点火自焚呢?
金利斌出生于1967年,幼年丧父,从小跟着母亲走街串巷做生意,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24岁时,他从企业下岗,就操起了摆地摊的营生,卖过报纸、水果、日用百货……,什么赚钱卖什么。
一买一卖的事情,金利斌从小就见识过,很清楚客户的心理,所以生意很不错。
为了把生意做大,他就想垄断商品在包头的经营权。
当时,包头人特别喜欢一种话梅味瓜子,货架上经常卖空。
金利斌嗅到了商机,冒险把自己全部的积蓄压上,抢下了话梅瓜子的独家代理权,两个月就赚到了40万元,连当时的万元户都不放在眼里。
吃到了甜头之后,金利斌如法炮制,开始代理五花八门的食品,并在包头106市场开设了糖酒批发部。
在偌大的批发市场里,金利斌有点鹤立鸡群,因为他的眼光很超前,早在1997年就有贷款经营的意识,他甚至想要建立自己的食品生产企业。
市场里的其他摊主都当笑话听,谁也想不到,金利斌真的不简单,敢闯敢开,抓住了改革开放的东风。
2002年,金利斌成立了惠龙公司,经营以食品和烟酒为主业,代理了青岛啤酒等15大品牌近200多个单品,还涉足了物流、洗浴、采矿等单元,赚得盆满钵满。
之后,还被评为“2007年度共和国经济建设功勋人物”、“包头市十大杰出青年”。
金利斌借势而起,在2008年,投资5亿元成立包头市福禾豆业有限公司,终于实现了当年在批发市场的梦想。
此时,惠龙公司已经变成了惠龙集团,资产超过25亿元,旗下有员工近2000人。而且,金利斌还有一个更远大的梦想,带领福禾3年内上市。
,金利斌可能低估了生产企业的烧钱速度,福禾项目运转起来后,资金变得紧张。
金利斌轻飘飘地说,没钱那就借呗。然后,开始向员工、银行、合作伙伴、典当行等借钱。
因为金利斌在社会上非常有名望,再加上惠龙经营良好,大家都解囊相助。
接着,金利斌不断给福禾造势,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当时,福禾豆业的广告充斥在包头的大街小巷,还花100万元买一场晚会的冠名权,金总甚至扬言,未来销售将达百亿元。
,借的钱总是要还的,还有利滚利的问题。而福禾豆业只是一个农产品加工项目,收益并不高,为此,惠龙集团亏损越来越严重,都无法如期跟供应商付款。
为了应付如山的债务,金利斌只能提高利息借钱。据说,有一家星级酒店老板为金利斌从浦发银行担保贷款5000万,但流到金利斌的账户上只有1000万元。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很快被人看穿,追上门来的债主越来越多,金利斌越来越不好蒙混过关。
此时,金利斌在民间的债主就有1596人,总计负债超过14亿元,按照最低的一分利算,每月需支付利息0.14亿元,平均下来的日息就是46万元。
2011年4月13日凌晨,金利斌拎了两桶汽油上了自己的宝马车,在自己一手创建的福禾豆业院内点火自焚。也就5秒钟的时间,他再也不用听见讨债声,之后,化为一副碳化的骨架。
金利斌的死讯传开,借钱给他的人哀嚎遍野。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早在2004年,惠龙公司就已经开展民间借贷。只不过,那时候,金利斌挣钱速度不错,还钱很容易,越发狂妄自大,想着“借钱生钱”。
最终,金利斌一个人的疯狂,变成了包头一座城市的疯狂。
“高烧”过后,活下来的人都是元气大伤,而金利斌直接把自己“烧”没了,因一时的贪婪和狂妄断送自己一生。
【参考资料】《巨商金利斌自焚之谜》中国工商时报2011年5月20日 罗寿博
金利斌靠摆地摊白手起家,从草根逆袭成巨商,为何要点火自焚呢?
金利斌出生于1967年,幼年丧父,从小跟着母亲走街串巷做生意,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24岁时,他从企业下岗,就操起了摆地摊的营生,卖过报纸、水果、日用百货……,什么赚钱卖什么。
一买一卖的事情,金利斌从小就见识过,很清楚客户的心理,所以生意很不错。
为了把生意做大,他就想垄断商品在包头的经营权。
当时,包头人特别喜欢一种话梅味瓜子,货架上经常卖空。
金利斌嗅到了商机,冒险把自己全部的积蓄压上,抢下了话梅瓜子的独家代理权,两个月就赚到了40万元,连当时的万元户都不放在眼里。
吃到了甜头之后,金利斌如法炮制,开始代理五花八门的食品,并在包头106市场开设了糖酒批发部。
在偌大的批发市场里,金利斌有点鹤立鸡群,因为他的眼光很超前,早在1997年就有贷款经营的意识,他甚至想要建立自己的食品生产企业。
市场里的其他摊主都当笑话听,谁也想不到,金利斌真的不简单,敢闯敢开,抓住了改革开放的东风。
2002年,金利斌成立了惠龙公司,经营以食品和烟酒为主业,代理了青岛啤酒等15大品牌近200多个单品,还涉足了物流、洗浴、采矿等单元,赚得盆满钵满。
之后,还被评为“2007年度共和国经济建设功勋人物”、“包头市十大杰出青年”。
金利斌借势而起,在2008年,投资5亿元成立包头市福禾豆业有限公司,终于实现了当年在批发市场的梦想。
此时,惠龙公司已经变成了惠龙集团,资产超过25亿元,旗下有员工近2000人。而且,金利斌还有一个更远大的梦想,带领福禾3年内上市。
,金利斌可能低估了生产企业的烧钱速度,福禾项目运转起来后,资金变得紧张。
金利斌轻飘飘地说,没钱那就借呗。然后,开始向员工、银行、合作伙伴、典当行等借钱。
因为金利斌在社会上非常有名望,再加上惠龙经营良好,大家都解囊相助。
接着,金利斌不断给福禾造势,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当时,福禾豆业的广告充斥在包头的大街小巷,还花100万元买一场晚会的冠名权,金总甚至扬言,未来销售将达百亿元。
,借的钱总是要还的,还有利滚利的问题。而福禾豆业只是一个农产品加工项目,收益并不高,为此,惠龙集团亏损越来越严重,都无法如期跟供应商付款。
为了应付如山的债务,金利斌只能提高利息借钱。据说,有一家星级酒店老板为金利斌从浦发银行担保贷款5000万,但流到金利斌的账户上只有1000万元。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很快被人看穿,追上门来的债主越来越多,金利斌越来越不好蒙混过关。
此时,金利斌在民间的债主就有1596人,总计负债超过14亿元,按照最低的一分利算,每月需支付利息0.14亿元,平均下来的日息就是46万元。
2011年4月13日凌晨,金利斌拎了两桶汽油上了自己的宝马车,在自己一手创建的福禾豆业院内点火自焚。也就5秒钟的时间,他再也不用听见讨债声,之后,化为一副碳化的骨架。
金利斌的死讯传开,借钱给他的人哀嚎遍野。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早在2004年,惠龙公司就已经开展民间借贷。只不过,那时候,金利斌挣钱速度不错,还钱很容易,越发狂妄自大,想着“借钱生钱”。
最终,金利斌一个人的疯狂,变成了包头一座城市的疯狂。
“高烧”过后,活下来的人都是元气大伤,而金利斌直接把自己“烧”没了,因一时的贪婪和狂妄断送自己一生。
【参考资料】《巨商金利斌自焚之谜》中国工商时报2011年5月20日 罗寿博
上一篇:超级飞侠 小马失踪之谜
下一篇:太阳之谜震撼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