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黑死病之谜迅雷(bbc关于黑死病的纪录片)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0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神医扁鹊被教科书移除?四川古墓出土9部医书,揭开扁鹊身世之谜
人如其名,扁鹊的名字里有一个“鹊”字,暗示其与鸟类有关。相传扁鹊并不是完完全全的人类,而是一个黄帝时期的、鸟头人身的半神。扁鹊司掌医药,曾为皇帝治病,可以起死回生。
,这是先民用奇妙的想象力构筑起的一个美好传说。其中也存在着一丝疑问黄帝时代距离春秋时大约300多年,作为一个人类,怎么可能拥有长达300多年的寿命呢?
扁鹊却能在传说中,既“为黄帝治病”,又去“见齐桓公”,难道他是个前无古人的老寿星?还是身怀绝技的穿越者?
作为我国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医生,扁鹊可谓是中医学的开山鼻祖,除了医术精湛之外,他还率先改革中医学。他主张巫医分离,敢于在春秋时期对人进行外科手术,并研究出用于手术的麻醉药物……
这样的扁鹊,是否过于“高大全”了呢?一个人是极难在短短百年的人生中,取得如此繁多而高深的成就的。直觉告诉人们,其中必有蹊跷。
争议纷纷的名医集合
关于扁鹊的诸多谜团,其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解释,那就是“扁鹊”其实是一个虚拟人物。
也即是说,历史上并不存在一个名为扁鹊的神医。他是古人对医生这一伟大而神圣的职业,一种美好的幻想,其性质类似于西方的“神医”阿波罗之子奥菲尤库斯,后者也是“蛇夫座”的象征。
这一解释并不能天衣无缝。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正史多有关于扁鹊的记载,足以证明扁鹊确有其人。
不过,与之相对的,历史学家们也注意到这一点尽管史料中多有关于扁鹊的记载,但多停留在事迹上,缺乏其生卒年月的准确记载。是年代久远,资料散失,还是另有隐情呢?
一切都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证据,来直接证明扁鹊的身世之谜。
2013年,四川省成都金牛区在建设地铁三号线的过程中,无意间发掘出一座规模庞大的汉代墓葬。考古专家立即赶赴现场主持发掘,并惊喜地发现墓葬保存较为完好,虽然遭到盗墓者的黑手,但损伤不大。
经过考证,专家明确这是西汉名医淳于意的弟子的墓穴,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
在发掘过程中,他们注意到这些著作中,有许多署名“敝昔”。这令大家格外振奋,因为据已有的正史记载,“敝昔”就是“扁鹊”的通假字,这些竹简很有可能是扁鹊及其后人的著作。
如果这些竹简被证实是扁鹊亲笔,那么“中华第一神医”的人生,也终于能够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无疑是中医学的一大幸事。
经过中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竹简上的文字也终于被一一解读,它们分别是9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几乎都与“扁鹊”有关。
在整理这些竹简时,专家发现,它们并非出自同一人之手。甚至,一套竹简上存在多个朝代的字体,如甲骨文、金文和小篆都出现在一部书中,足以证明这些“扁鹊著作”实则多人编撰。
由此不难推测,“扁鹊”的真实身份,可能并非一个独立的人,而是上古至先秦时期许多著名医生的统称。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扁鹊的事迹能够横跨300多年历史,又是那么富有传奇色彩了。
,为了保证教科书编撰的严谨性,从2017年起人教版语文教材就删除了《扁鹊见蔡桓公》一文。
寄托美好向往的人物
“扁鹊之谜”被揭开了,但扁鹊“从神医到医生群体”的身份转变,却折射出了古人对于救死扶伤、起死回生的医学和医生的美好向往。
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古代,由于医学手段落后,没有先进的医术和药物,人类的死亡率很高。
“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古来稀”。以清代到建国以前的平均年龄数据来看,当时的人平均寿命只有35岁。
不但人的平均寿命低下,就连病死率也在死亡率中做出“极大贡献”。《红楼梦》中王熙凤仅仅因为“崩漏之症”,这种在西医中被称为“子宫功能性出血”的病,就在25岁含恨而死,现代人简直难以想象。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中提到的,一家人在短短几年间便死得只剩他和十二郎相依为命,而新生儿也纷纷夭折的惨剧,在当时简直家常便饭。
至于瘟疫,更是那时候的“人类收割机”西欧蔓延将近6年的黑死病,几乎卷走了当时欧洲1/3的人口。而像现在遭遇的新冠疫情,在当年几乎可以造成亡国之灾。
人们在疾病和死亡中挣扎,极度渴望一名无所不能的神医,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于是医生也因为掌握治病的能力,而被尊为“神明”,“扁鹊”也就应运而生。它的身上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纵观“扁鹊”的一生,也是光辉灿烂的祖国医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记录了历代中医在医学方面的卓越成就和伟大贡献。
虽然扁鹊被证实并非个体,而是一群人的集合,但这并不代表祖国医学的成果被掩盖,而是反映出人们生生不息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14世纪的欧洲黑死病为什么这么可怕?

优质答案1

黑死病(鼠疫)是历史上最常见的瘟疫,又称为大流行,其主要有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三种。人类历史上一共有过三次全球性的大瘟疫。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埃及西奈半岛,波及到欧洲所有国家,死亡近2500万人;第二次发生于14世纪,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仅欧洲就死亡2500万人(死亡人数超过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第三次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死亡1200万人。

附图,欧洲黑死病的扩张(1346年至1353年)

14世纪的欧洲黑死病

黑死病刚传到欧洲时被称为“Great Mortality”,等到大爆发之后才有“黑死病”之名,这个名称源于它的一个症状患者的皮肤会因为皮下出血而变黑1347年,航行于克里米亚与西西里岛之间的热那亚贸易船只带来了被感染的黑鼠或跳蚤,黑死病在不久之后蔓延到热那亚与威尼斯,1348年疫情又传到法国、西班牙和英国,随后再向东传至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于1351年传到俄罗斯西北部。

14世纪的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它于14世纪40年代散布到整个欧洲。这场瘟疫造成欧洲约2500万人死亡,全球一共约5500万-7500万人死亡。一直到1700年代,欧洲的几次大流行(1629年到1631年的意大利瘟疫、1665年到1666年的伦敦大瘟疫、1679年的维也纳大瘟等)都可以算是此次瘟疫的后续。

附图,1346至1351年黑死病在全球的蔓延

根据历史纪录,14世纪的黑死病与19世纪发生于亚洲的淋巴腺鼠疫相似,有科学家与历史学家推测黑死病是由一种名为鼠疫杆菌的细菌造成。这些细菌是寄生于跳蚤身上,并借由黑鼠等动物来传播。当时的人们根本无法弄清楚病因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采用隔离的方法阻止疫情蔓延。

黑死病使得欧洲人口大量减少,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结构被动摇,罗马天主教会对异教徒、少数族群的迫害加深。而人们面对死亡时产生了一种“得过且过”的情绪,就如同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所描绘的,这种消极的生活方式竟然间接促进了文艺复兴。

附图,欧洲黑死病

人们的恐惧源于无知,所以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等待死亡!

此为个人见解!!欢迎交流与讨论!!!!

优质答案2

黑死病是瘟疫一类的病毒。欧洲本是没有这个病毒的。是因蒙古大军的西征,将其带入欧洲的。而14世纪的欧洲黑死病,之所以这么猖狂可怕,是因为传染迅速、短期致命、医学水平不发达所导致。



传染迅速

黑死病是一种传染性十分迅速的病毒。在人与人之间通过空气便可传播,可见其危害性有多强。

并且当时的欧洲,生活环境也很差,有些人甚至长年累月的不洗澡。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别说是黑死病,任何一种温疫都很容易传播。

这种情况下黑死病的传染迅速,就成了十分可怕的事儿。



短期致命

黑死病也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就可致命的一种病毒。比如当时的人凡生此病者,一般都会在几天内就去世。

有些时间短的,甚至连12个小时都不到就去世。由此可见黑死病的威力,在短期致命这方面,它是个多么可怕的存在。



医学水平不发达

黑死病在欧洲猖狂时,欧洲的医学水平较为落后。有说是由东方传入的,但我们这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并且当时的欧洲,卫生条件也是很差。在传染快、短期致命又有医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使黑死病迅速成为了当时欧洲人的恶梦。

我们有个成语叫谈虎色变,恐怕也不足以形容当时欧洲人对黑死病的恐惧心理。



14世纪的欧洲黑死病,是一种温疫类的病毒。之所以让当时的欧洲人感到十分的可怕,是因为它传染迅速、短期致命、医学水平不发达所导致的。

二、黑死病曾在欧洲肆虐300多年,造成2500万人死亡,在中国却没有,这是为什么?

优质答案1

黑死病那会还没有大航海和文艺复兴呢

优质答案2

只能说欧洲遥远,中国贫穷落后。少数坐洋轮到欧洲的人不是公干就是谋出路。游玩的人员往来还没听说。我祖母住在卓刀泉,离龟蛇两山不到十公里,她老人家直到54年74岁离世时,也没去过一次城里。交往少传染也一定少,不是吗。

优质答案3

没听说过“明亡于老鼠”么?

明末大鼠疫,从1633年山西开始爆发,随后的十几年里席卷半个中国。

各地的史料对此记载的非常详细。有的督抚上奏当地人口死亡于鼠疫者高达三四成。

北京破城的前一年,北京城的守军超过一半死于鼠疫。要不然,以李自成那几个破人哪有那么容易打破北京?

等李自成进城之后,史书记载北京“人鬼错杂,日暮不敢行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