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后竟然让四十六个妃子陪葬孝陵-
在古代中国,帝王陵墓的殉葬制度堪称残忍。在山东益都苏埠屯的一座普通小王墓中,专家们发现了多达39具殉葬人骨架或头骨,这一发现令人触目惊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帝王们逐渐认识到这种殉葬制度的不人道,于是开始用陶俑来替代活人殉葬。在1398年,历史却再次蒙上阴影,那些未能生育的妃子被要求为逝去的帝王殉葬。那么,究竟有多少妃子为此献身?又是谁最终终结了这一残忍制度?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的著作《古代陵寝》为我们揭示了明孝陵和古代帝王陵寝的奥秘。据他的勘探,我们大致确定了朱元璋妃子墓的位置。对于那些为帝王殉葬的妃嫔,她们的命运究竟如何?这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一种说法是,这些殉葬的妃嫔被迫上吊自杀。在一个特定的日子里,所有被列入殉葬名单的宫女和妃嫔被集中到一个房间内,房间里摆放着太师椅,每个太师椅上方都悬挂着白绫。在侍臣和的逼迫下,她们被迫站在太师椅上,将自己的头伸进套扣中。有些宫女因恐惧而坐在地上,这时太监们会强行扶持她们站到太师椅上,将套扣套在她们的头上,随后搬走椅子。
另一种说法更为残忍,宫女妃嫔的体内被灌入了水银,以确保她们的容颜永驻。有人提出了一个狠毒的办法,即在她们的体内注入水银。这个办法被那些执行命令的侍臣和太监所采用。他们在陪葬宫女的茶杯中下药,让她们沉睡,然后在她们熟睡时,将水银注入体内。
对于朱元璋的妃子墓究竟在哪里,贺云翱教授透露,经过考古勘探,初步确定朱元璋的陵墓就在明孝陵,但妃子墓的具体范围尚未确定。史料记载,朱元璋死后,有46名妃嫔和12名宫女为他殉葬。这些殉葬的妃嫔和宫女的墓葬位置并未在正史中记载,成为数百年来人们心中的谜团。
这一残忍的殉葬制度,无疑是对人性的践踏。从古代的残酷现实到现代的考古发现,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不断加深,也希望能为那些不幸的妃嫔和宫女找到应有的尊重和安息之地。在充满历史沉淀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考古专家们在一片生机盎然的植物园内,意外地发现了一座深埋地下的古墓。这座古墓如同时间的宝库,出土了许多女性精美的首饰。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我们推测,那位雄才大略的朱元璋身边的妃子们,或许就埋葬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之下。这座传说中的妃子墓区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如同一团迷雾,困扰着历史学家们。贺云翱提起这个话题时,微笑着摇了摇头,勘探工作难以展开,使得答案仍然遥不可及。
这是一个残酷的殉葬制度,它一直延续到明代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时期才终于被废止。尽管明英宗在位期间并未有什么显著的成就,但他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以一道遗诏宣告了妃嫔殉葬制度的终结。这一举动为他的生涯画上了一个美好的句号。
历史的残酷并非就此打住。马渭源指出,明英宗的这道遗诏只是让皇帝的“性”服务人员得以解脱,他之后的皇帝们,还是有大量的宫女甚至是太监被迫陪葬。当我们回想起北京定陵发掘的那一刻,考古专家们无不震惊。陵墓内,累累白骨以各种姿态陈列,现场留下的果盘、金银珠宝被随意丢弃。那些宫人们,在皇帝入葬后,被迫手捧果盘、珍珠、玛瑙以及金银财宝进入陵宫。或许是在意识到生命的危险后,他们拼命挣扎试图逃离,然而这时陵墓的门户已经封闭,无论他们如何挣扎,都只能被困在古墓内,最终命丧黄泉。
定陵是皇帝的陵墓,其中的森森白骨无疑是一场悲剧的见证。明英宗终结的只是不要妃嫔殉葬的制度,而那些无辜的宫人依旧在不幸中殉葬。我们不禁猜测,明孝陵的地宫中或许也有同样的悲剧发生,那些宫人也可能被“封”死在里面。历史的残酷,令人痛心;我们唯有铭记这些悲剧,才能更好地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