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窖胡同属于哪个街道,解密藏在胡同里的北京

生活常识 2023-03-08 17:14www.188915.com生活常识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冰窖胡同属于哪个街道”的核心内容以及“解密藏在胡同里的北京冰窖”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冰室胡同(胡同藏北京冰室解密)

下雨天,除了时不时有阵雨,大部分都是桑拿日。天气闷热,我迫不及待地抱着空躲在冰箱里。

在没有电的明清时期,冰箱在皇宫里被广泛用作消暑的利器。这里的冰箱绝对不是电制冷的,而是冬天冰室里储存的天然冰。

▲柏树冰箱

冰室在中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燕京纪年》记载:“周成王命人处理冰,今年十二月,命人在灵隐斩冰收。今天阴凉的冰室也是...冰蓄冷系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周朝有一个“陵人”的官职,负责采集、储存和使用冰块。存放冰的冰室叫“灵隐”,相当于后来的冰室,建筑结构科学,冰可以保存到夏天。可见,冬藏冰块夏用的习惯由来已久,周朝以来这种方法代代相传,冰室逐渐成为古代宫殿中不可或缺的服务设施。

到了清代,冰室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官窖、官窖和民间窖。其中,官窖是指官方建立和管理的冰库,专门供宫廷和政府使用的冰块;屋窖是专门为王宓建造的冰室,但并不是所有王宓的房子都有资格建造地窖来储存冰。只有少数为朝廷做出巨大贡献的“铁帽子王”才能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建造屋窖。民间地窖出现的时间较晚,是商人和民众建立的,专门用于冰室的商业运作。当官方地窖储存的冰不足时,也是从民间地窖购买的。

关角府焦敏角

明清时期,对冰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冰室、冰箱和冰块都属于皇室,一些王公大臣只能在炎炎夏日拿着皇帝颁发的“冰票”去取冰块降温。

清朝时,冰室由工业部的水清吏部掌管。每年十二月,“切冰入窖,盛夏授冰”,朝廷从满汉冰室中各派一人互相监督,负责蓄冰、授冰等一系列事务。这些皇家冰室统称为“官坑”,专门用于宫廷、皇家寺庙祭坛和政府的冰场。其中,宫廷主要用于清宫各处消暑,皇家庙坛主要用于防止新鲜食物变质和冷藏各种祭祀仪式的祭品。政府是官员、家庭、仪式、士兵、惩罚、工人和皇室贵族的官员。前两个是皇家用的,大部分是黄琉璃瓦顶的砖窑。后者为公务用,用黑瓦覆盖。

▲采冰

清朝时期,北京最多有20多个官窖。根据乾隆年间《清会典》的记载,当时北京四地共有18个官窖,其中“紫禁城五个窖,冰两万五千块;景山西门外的第六个地窖里有54000块冰(也就是现在雪池里的冰室);圣门外的第三个地窖有36700块冰,可用于各种寺庙和内院的祭祀。德胜门外2号窖有4万块冰;大门外的2号地窖里有6万块冰,供公众使用”。据此,我们还可以看到前三个地方有14个座位,是帝国冰室,有11.57万块冰,后两个地方有4个座位,是官方使用的,是陶坑和10万块冰。

这里所说的“景山西门外六号窖”,是指北海公园东门的雪池冰室,故名“雪池胡同”。根据金寿深先生的文章《老北京的生活》,“冰室里的雪池是冰室里最干净的城市”。

,海淀还有两个城外的冰室,主要用于圆明园和颐和园的夏季制冰。避暑山庄所在的热河、喀拉河屯,东陵所在的遵化、冀州,西陵所在的宜州,皇帝南巡的徐州、苏州、江宁也有官坑。

除了官窖之外,几个为朝廷做出巨大贡献的“铁帽子王”,在皇帝的允许下,还可以利用王宓府内外的水面来窖冰,供府内食用,这就是所谓的“府窖”。据说清朝时期北京有40多座宫殿,但只有6座宫殿:苏王府窖、禹王府窖、青王府窖、瑞王府窖、恭王府窖、李王府窖。什刹海南岸的冰室胡同(现称米白北巷)中的冰室是恭王府的宫窖。

官窖和府窖由内务部和工业部共同管理,资金全部由国库承担。也就是说,宫殿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焦敏出现较晚,它是商人和平民建立的冰室,专门用于商业活动。清朝时,所有与皇宫相连的水道都由内务部陈封院管理,其他运河由工部和水利部管理,禁止私人采冰和私人经营冰室。,卖冰非常有利可图。据说夏天每百斤冰可以卖5两银子。,在晚清,一些商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承包了宫殿的冰室进行变相经营。之后,由于国库的不足空,官方酒窖也变成了“公私合营”或者干脆变成了私人酒窖。

民国时期,官禁废除,北京逐渐出现了许多私人酒窖。比较有名的有:永定门外大桥东滨河的合同冰室、东便门外大桥北的义城冰室、永定门外杨桥村的卫生冰室、前门外金鱼池新纪录冰室、什刹海南岸的宝泉冰室、安定门外大桥西护城河北岸的和顺冰室、朝阳门外大桥北的合祥冰室、中南海东南角的永顺冰室。

砖窖和土窖

在建筑形式上,冰室分为砖窖和土窖。

砖窖是用石头和城砖砌成的冰室,用料讲究,设计精良,保温卫生条件好,冰质相对纯净。砖窖清代为皇室所用,主要用于寺庙祭祀和宫廷生活,其中紫禁城内有6座,景山西门外有6座(今冰室雪池),德胜门外有3座。

土坑只挖土坑,筑土墙,盖芦苇席屋顶,最多抹土。保温清洗效果不如砖坑。清朝时期,地窖里的冰被用于各种政府机关,清末民国时期的地窖大多是地窖。

◇◇◇

,由于冰源不同,冰的质量也不同。冰源的水质是自然冰质最直接的因素,这一点我相信是不用多说的。考虑到运输成本,旧的采冰场大多在冰室附近。如前文所述,乾隆时期共有18座冰室,其中雪池冰室中的冰块来自太爷池,德胜门外冰室中的冰块来自护城河,正阳门外地窖中的冰块来自金鱼池。这三个水源中,太野池的水质最好。金寿深先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写的《老北京的生活》一文中说:“城市里的冰室,是雪池冰室里最干净的.....冰块是从北海切割下来,通过庐山门运出去的。”

夏季的冰柜“冰箱”

目前已知最早的冰箱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雷家墩曾侯乙墓出土了一口青铜棺材。这是一个由棺材和棺材组成的复合器具。据介绍,它是当时的一种制冰用具,酒在棺材里,冰在棺材里用来制冰酿酒。

▲曾侯乙青铜墓

到了清代,宫廷常用的天然冰制冷冰箱被称为“冰桶”和“洋桶”。它们通常是木制轮胎,由红木、紫檀、柏树等材料制成。口大底小,呈桶形,以厚木板为盖,腰缠铜箍两周。箱子的侧面有便于搬运的铜环,四条腿和脚,第一级台阶下有泥,用来防潮。

▲柏树冰箱

由于冰箱成本较高,使用场合主要局限于宫廷和达官贵人的住宅,所以流传至今的真品并不多见。目前故宫博物院的冰箱也很少,其中一对清代乾隆时期制作的景泰蓝珐琅制品独树一帜,精美绝伦。正是这样一件珍贵的文物,曾经在清朝灭亡后流向百姓。几经辗转,在七八十年代,主人将这件文物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至此,这一对流浪了半个世纪的文物终于回到了原主身边,回到了故宫博物院收藏。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冰窖胡同属于哪个街道和解密藏在胡同里的北京冰窖的精彩内容,是由龙言百科知识网奇秘网小编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冰窖胡同属于哪个街道,解密藏在胡同里的北京冰窖,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