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水核反应堆原理示意图(钍基熔盐堆核能反应

生活常识 2023-03-08 17:11www.188915.com生活常识

奇秘网小编现在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压水核反应堆原理示意图”的核心内容以及“钍基熔盐堆核能反应堆”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到您。

核子反应堆的原理

核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心脏,它的工作原理是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当铀235的原子核受到外来中子轰击时,一个原子核会吸收一个中子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放出2—3个中子。这裂变产生的中子又去轰击的铀235原子核,引起新的裂变。

请问石墨核反应堆工作原理是什么,蒸汽是怎么产生的???

1.石墨反应堆的原理就是链式反应 (详见核裂变)以石墨作为减速剂
产生热量 冷却剂(轻水)流过堆芯产生蒸汽然后用蒸汽发电。
简单的说就是 燃料棒插入石墨做的床里面 烧水 产生蒸汽
2.石墨反应堆的蒸汽 是冷却剂(轻水)流过堆芯产生。2楼石墨只是 减缓中子的速度 真正要控制反应速度 要用由硼和镉等易于吸收中子的材料制成的控制棒才行。至于日本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是沸水堆谢谢

热离子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热离子反应堆是将其核热能在反应堆内直接转换为电能,其电能可以直接作为动力。热离子堆在美俄是作为宇宙空间站的电源而设计的,故又称空间反应堆。其基本特点是,核燃料的外侧装备着可以控制核反应速度的转动式反射体/控制棒,利用热电子发电的方式从核热能直接获得电力。   为了使空间反应堆的堆芯具有最小尺寸,燃料芯块使用的是95%的高浓缩铀。,为了保证从高温的核燃料中直接获取直流电力,在燃料芯块的外侧,布置了装备发射极和集电极的核热燃料单元体。核热燃料发电单元是由核燃料芯块、发射极和集电极等组成。为了获取直流电力,沿圆周方向分成8个等面积区域,每4个核热燃料单元体并联连接起来形成一组,然后再把2组核热燃料单元体并联起来,沿着轴向进行排列。把核热燃料单元体并联起来的优点是,即使数量众多的核热燃料单元体之中的某些单元体出现性能故障,仍不至引起总体发电性能的降低,从而使空间堆的运行可靠性得到保证,核热燃料单元体的中心部位是带有孔洞的UO2或UN燃料芯块。把燃料芯块制成带有孔洞的形式,以防止燃料发生熔融事故。紧靠燃料芯块的外侧,则是作为热电子发射体的金属钨(W),这一层金属钨作为电子发射极被装配在与燃料芯块紧靠相邻的位置上。位于金属钨外侧的是一层金属铌(Nb),在钨层与铌层之间设置了一段空隙,在这段空隙中充注了一些气态的铯(Cs),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空间电荷效果引起发电率的降低。金属铌在功函数和蒸汽压力方面均低于作为热电子发射体的金属钨,它被用做集电极。铌层的外侧是铌-1%锆耐热合金屏蔽层。铌层与铌-锆耐热合金屏蔽层之间也设置了一段空隙,空隙中充注了氦气(He),以防止冷却剂温度上升过高。隔片的作用不仅可防止燃料芯块上下移动,还可增加核热燃料单元体的物理强度。由若干个核热燃料单元体组成的核热燃料单元体组件被紧密配置起来,形成六边形,并且由数量众多的六边形组成网格形状。每个核热燃料单元体组件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冷却剂则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在核热燃料单元体组件之间的间隙中流动。冷却剂采用液态金属,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传热性能,减少堆芯尺寸,提高堆芯温度(即提高发电效率)。金属冷却剂的材料主要是钠钾共晶合金(NaK)、钠(Na)以及锂(Li)。   ,为了对核燃料消耗引起的反应速度降低进行补偿控制以及对反应堆的启动、停堆和运行进行控制,采用了转动式控制棒。在反应堆的外侧,沿圆周方向设置了十多个转动式控制棒,在转动式控制棒的局部,留有一部分扇形区,这些扇形区是中子吸收体,其余的部分是反射体。利用反射体的转动实现对核反应速度的控制。中子吸收体采用的是碳化硼(B4C),反射体采用的则是氧化铍(BeO)。 简单的讲,热离子堆的热电转换原理就是金属钨接受反应堆传出的热量后发射出电子,被铌吸收,形成电流。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压水核反应堆原理示意图和钍基熔盐堆核能反应堆的全部内容,是由龙言百科知识网奇秘网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

压水核反应堆原理示意图(钍基熔盐堆核能反应堆),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