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是怎么死的?
社会奇闻 2023-03-15 18:13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公元1874年,同治帝驾崩。22岁的皇后阿鲁特氏,给父亲写了一张纸条,“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办?”父亲只给她一个“死”字。75天后,皇后离奇自尽。70年后一伙盗墓贼闯进同治的惠陵,发现皇后去世的真相。
皇后阿鲁特氏是蒙古正蓝旗人,她的父亲是清朝唯一的一个蒙古状元,也是唯一一个用汉文获得翰林院编修的人。因为家学渊源,阿鲁特氏从小就知书达理。
公元1872年,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准备为17岁的同治帝选择皇后与后妃。
因为阿鲁特氏的母亲是慈安表姐,所以慈安想选比同治帝大2岁,而且知书识礼的阿鲁特氏为皇后。
慈禧却看中14岁的富察氏,她觉得富察氏头脑简单,容易摆布。
两宫太后各执己见,谁也不愿意退步,只能让同治来选择由谁做皇后。慈禧本以为同治是她的亲儿子,一定会和他一起选择富察氏做皇后,但同治偏偏对阿鲁特氏一见钟情。
对于选皇后,同治有自己的想法。皇后是陪他度过一生的人,他从小丧父,母亲慈禧又忙于夺权没有时间去爱他,所以他想要娶的妻子就是一个可以像姐姐一般能够依恋的人。阿鲁特氏秀外慧中,还比他大2岁,完全符合他的想象。
同治选定了阿鲁特氏,慈禧不能更改,但她让富察氏一同入宫。
公元1872年,17岁的同治娶了19岁的阿鲁特氏做皇后,富察氏做慧妃。后来,同治相继有了瑜嫔、珣嫔、裴贵人三个妃子,他也长期只有这五人而已。
同治对皇后阿鲁特氏几乎就是独宠,对其他人都显得非常冷淡。
皇上和皇后相爱,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好事,可是慈禧却看不惯儿子和儿媳亲热。每次看到同治对阿鲁特氏好,她就难受,她暗中警告阿鲁特氏不准和儿子同治同房。对着同治,她又让他多亲近富察氏。
慈禧的做法,让同治很不满,他喜欢阿鲁特氏,不愿意和富察氏在一起。同治不敢违逆慈禧,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让和他皇后在一起,那他干脆就不进后宫了,一个人待在乾清宫。
慈禧看到同治如此,她觉得就是阿鲁特氏从背后挑拨的,于是就更加讨厌她。
阿鲁特氏知道慈禧不待见她,可她懂礼数,每天都去给慈禧和慈安太后请安。就算受到冷遇,她也从不间断。只是慈禧还是对她不满意。
阿鲁特氏随意说的一句话,都会被慈禧误解为对她的不满。
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学着讨慈禧的欢心,但阿鲁特氏说“对于长辈,做到应有的尊敬就好,不必刻意的阿谀奉承。我是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地位不是轻易能动摇的。”
这话本是阿鲁特氏私下所说,不知怎么地就传到了慈禧耳中。
慈禧虽然贵为太后,当年她入宫时只是秀女,没有从大清门而入,成了她毕生的遗憾。慈禧就因为这句话,恨死阿鲁特氏了,甚至起了废后的想法。
她把宗人府的府令弟敦亲王奕譞找来,想要跟他商议此事。敦亲王说“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慈禧被气得要死,阿鲁特氏底气足,她无法废了她。
躲过这一劫,阿鲁特氏还有一劫躲不过。
公元1872年,同治帝得了天花。阿鲁特氏不顾众人的阻拦,去陪着同治,看着丈夫奄奄一息,她心里悲痛不已。
在宫里,其他人因为慈禧的关系,处处都针对阿鲁特氏,同治是阿鲁特氏唯一能说得上话的人,如今同治病重,阿鲁特氏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看到阿鲁特氏难过,同治安慰妻子“你暂且忍耐,总有出头之日。”
有人把这话传给了慈禧,当天阿鲁特氏就被毒打了一顿。
没过多久,同治病逝了。在这个宫里,再也没有人会真心地护着皇后阿鲁特氏了。
同治死了,慈禧就不能再做太后垂帘听政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她没有为同治立嗣,而是找了同治的表弟载湉(也是慈禧外甥)作咸丰帝的儿子,让他直接即位称帝。
慈禧还是皇太后,阿鲁特氏被封为嘉顺皇后。
慈禧作为太后依旧可以掌权,阿鲁特氏的地位就非常尴尬,她只是新帝的皇嫂,既没有皇后的权利,又没有太后的位置,所以她在宫里处境艰难。
于是,就在同年的12月,同治帝死后75天,22岁的阿鲁特氏也离奇自尽了。
对于她的死,一直都有很多说法。
据说,当时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他很担心女儿的安危,就试探性地请示慈禧“如何安置皇后?”慈禧冷冷地说“即可随大行皇帝去吧。”慈禧的话意思很简单,这就是要让阿鲁特氏为同治殉葬。
崇绮知道慈禧是不打算再容女儿活着了,刚好阿鲁特氏就传来字条,问她将来该怎么办?于是崇绮就悲痛地给女儿回了一个“死”字。
阿鲁特氏看到父亲都不帮着自己,她心里绝望了,或许这就是她自尽的原因。或许即使她不死,慈禧也会送她上路。慈禧自己逼死了儿子,这份罪过她不会自己承担,那么便都是阿鲁特氏的过错。
传说,阿鲁特氏是吞金自尽的。公元1984年,盗墓贼孙殿英窃入同治帝的惠陵,他盗走了墓穴里所有的珍宝,还阿鲁特皇后的衣服剥光,开膛剖腹,索取皇后腹中的金条。作为皇后,阿鲁特氏这一生都没有得到安宁。
参考资料《清史稿》
皇后阿鲁特氏是蒙古正蓝旗人,她的父亲是清朝唯一的一个蒙古状元,也是唯一一个用汉文获得翰林院编修的人。因为家学渊源,阿鲁特氏从小就知书达理。
公元1872年,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准备为17岁的同治帝选择皇后与后妃。
因为阿鲁特氏的母亲是慈安表姐,所以慈安想选比同治帝大2岁,而且知书识礼的阿鲁特氏为皇后。
慈禧却看中14岁的富察氏,她觉得富察氏头脑简单,容易摆布。
两宫太后各执己见,谁也不愿意退步,只能让同治来选择由谁做皇后。慈禧本以为同治是她的亲儿子,一定会和他一起选择富察氏做皇后,但同治偏偏对阿鲁特氏一见钟情。
对于选皇后,同治有自己的想法。皇后是陪他度过一生的人,他从小丧父,母亲慈禧又忙于夺权没有时间去爱他,所以他想要娶的妻子就是一个可以像姐姐一般能够依恋的人。阿鲁特氏秀外慧中,还比他大2岁,完全符合他的想象。
同治选定了阿鲁特氏,慈禧不能更改,但她让富察氏一同入宫。
公元1872年,17岁的同治娶了19岁的阿鲁特氏做皇后,富察氏做慧妃。后来,同治相继有了瑜嫔、珣嫔、裴贵人三个妃子,他也长期只有这五人而已。
同治对皇后阿鲁特氏几乎就是独宠,对其他人都显得非常冷淡。
皇上和皇后相爱,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好事,可是慈禧却看不惯儿子和儿媳亲热。每次看到同治对阿鲁特氏好,她就难受,她暗中警告阿鲁特氏不准和儿子同治同房。对着同治,她又让他多亲近富察氏。
慈禧的做法,让同治很不满,他喜欢阿鲁特氏,不愿意和富察氏在一起。同治不敢违逆慈禧,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让和他皇后在一起,那他干脆就不进后宫了,一个人待在乾清宫。
慈禧看到同治如此,她觉得就是阿鲁特氏从背后挑拨的,于是就更加讨厌她。
阿鲁特氏知道慈禧不待见她,可她懂礼数,每天都去给慈禧和慈安太后请安。就算受到冷遇,她也从不间断。只是慈禧还是对她不满意。
阿鲁特氏随意说的一句话,都会被慈禧误解为对她的不满。
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学着讨慈禧的欢心,但阿鲁特氏说“对于长辈,做到应有的尊敬就好,不必刻意的阿谀奉承。我是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地位不是轻易能动摇的。”
这话本是阿鲁特氏私下所说,不知怎么地就传到了慈禧耳中。
慈禧虽然贵为太后,当年她入宫时只是秀女,没有从大清门而入,成了她毕生的遗憾。慈禧就因为这句话,恨死阿鲁特氏了,甚至起了废后的想法。
她把宗人府的府令弟敦亲王奕譞找来,想要跟他商议此事。敦亲王说“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慈禧被气得要死,阿鲁特氏底气足,她无法废了她。
躲过这一劫,阿鲁特氏还有一劫躲不过。
公元1872年,同治帝得了天花。阿鲁特氏不顾众人的阻拦,去陪着同治,看着丈夫奄奄一息,她心里悲痛不已。
在宫里,其他人因为慈禧的关系,处处都针对阿鲁特氏,同治是阿鲁特氏唯一能说得上话的人,如今同治病重,阿鲁特氏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看到阿鲁特氏难过,同治安慰妻子“你暂且忍耐,总有出头之日。”
有人把这话传给了慈禧,当天阿鲁特氏就被毒打了一顿。
没过多久,同治病逝了。在这个宫里,再也没有人会真心地护着皇后阿鲁特氏了。
同治死了,慈禧就不能再做太后垂帘听政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她没有为同治立嗣,而是找了同治的表弟载湉(也是慈禧外甥)作咸丰帝的儿子,让他直接即位称帝。
慈禧还是皇太后,阿鲁特氏被封为嘉顺皇后。
慈禧作为太后依旧可以掌权,阿鲁特氏的地位就非常尴尬,她只是新帝的皇嫂,既没有皇后的权利,又没有太后的位置,所以她在宫里处境艰难。
于是,就在同年的12月,同治帝死后75天,22岁的阿鲁特氏也离奇自尽了。
对于她的死,一直都有很多说法。
据说,当时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他很担心女儿的安危,就试探性地请示慈禧“如何安置皇后?”慈禧冷冷地说“即可随大行皇帝去吧。”慈禧的话意思很简单,这就是要让阿鲁特氏为同治殉葬。
崇绮知道慈禧是不打算再容女儿活着了,刚好阿鲁特氏就传来字条,问她将来该怎么办?于是崇绮就悲痛地给女儿回了一个“死”字。
阿鲁特氏看到父亲都不帮着自己,她心里绝望了,或许这就是她自尽的原因。或许即使她不死,慈禧也会送她上路。慈禧自己逼死了儿子,这份罪过她不会自己承担,那么便都是阿鲁特氏的过错。
传说,阿鲁特氏是吞金自尽的。公元1984年,盗墓贼孙殿英窃入同治帝的惠陵,他盗走了墓穴里所有的珍宝,还阿鲁特皇后的衣服剥光,开膛剖腹,索取皇后腹中的金条。作为皇后,阿鲁特氏这一生都没有得到安宁。
参考资料《清史稿》
上一篇:古代历史名人灵异事件_天水古代历史名人
下一篇:外星人几种?外星人几种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