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怎么死的(汉武帝死了和谁合葬)

社会奇闻 2023-03-15 18:12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公元前118年,23岁的霍去病当着汉武帝的面,射杀了李广唯一在世的儿子。汉武帝没有处罚他,可1年后,霍去病离奇死亡。
霍去病是战神,19岁一战封侯,后来更是封狼居胥。
,年少成名的他,却英年早逝,而他的死因,司马迁在《史记》中,只用1个“卒”字带过。
这很不正常。
赫赫有名的大将军,无论怎么去世的,都应该被记载。
但司马迁似乎对此讳莫如深。
我翻阅史书,历史上有关霍去病死因的唯一正史记载,是褚少孙在《史记》卷20《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的补记
“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
这句话的意思,是霍去病的异母弟弟霍光,临终前给汉宣帝刘询上书,在奏折中,他提到了兄长霍去病的功劳,以及他的死因是“病死”。
有人依据这句话认为,霍去病是病死的,要么死于自身疾病,要么是从匈奴感染了瘟疫。
但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太靠谱。
第一,霍去病从未患有什么疾病。
24岁,正是一个将军开疆扩土的年纪,如果霍去病真的生了大病,司马迁怎么可能一字不提,甚至连他生病的蛛丝马迹都找不到?
如果霍去病真的是病死的,那么,到底是什么病,连拖延救治的时间都没有?
第二,霍去病不可能感染匈奴的瘟疫。
的确,霍去病远征匈奴,可能从匈奴患上了瘟疫。
可霍去病去匈奴的时间是元狩四年,去世的时间,是元狩六年。
什么瘟疫,能潜伏2年之久,而且只感染了霍去病一个人,连马匹都没有死几只?
第三,封狼居胥的英雄,不该连死因都没有记载。
霍去病是大汉王朝封狼居胥的英勇将军,司马迁和他无仇无恨,不可能故意不去记载他的死因。
就算司马迁看不顺眼霍去病,为何其他史书也绝口不提?
这也太蹊跷了吧。
,我推测,霍去病的死因,司马迁或许是不敢写,其他人也不敢写,而这件事,或许和他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有关。
公元前118年,23岁的霍去病,当着汉武帝的面,怒而射杀自己的下属、也是李广唯一在世的儿子李敢。
李敢,曾和霍去病一起远征匈奴,是霍去病的校尉,从匈奴回来后,他也被封了侯。
两人无仇无怨,霍去病突然痛下杀手,是因为李敢打伤了大司马卫青。
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也是霍去病的上司,算起来,卫青是李敢的上司的上司。
,李敢却打伤了他。
之所以打伤卫青,是因为李敢认为,卫青给父亲李广穿小鞋,最终导致父亲李广去世。
这件事,就要从漠北之战说起了。
当时,汉武帝打算和匈奴决一死战,李广年岁已大,认为这是自己上战场的机会,便摸着汉武帝给他一个前将军的位置。
但汉武帝却认为他命不好,,虽然给了他前将军的职位,但暗中授意卫青,不要让李广和匈奴单于硬碰硬。
卫青听命行事,给李广安排了一个支援的活,不让他和单于正面交战。
但谁也没想到,李广居然迷路了。
等他找到大部队时,仗都已经打完了。
卫青要把这件事上报给汉武帝,去询问李广缘由,李广却说“校尉们无罪,是我迷了路。但我一把年纪,不愿受屈辱。”
说完,他拔剑自刎。
(《史记》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就这样,一代名将李广结束了一生,汉武帝感念李广的功绩,想了想,便把李敢封了侯。
但李敢不知道汉武帝的暗中授意,只当卫青给父亲穿小鞋,便憋着劲要报复,找了个机会,把卫青打伤了。
卫青很仁义,把事情瞒了下来,但不知道怎么的,霍去病知道了这件事。
史书上记载,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即心里藏不住事,有气要当场发。
也许,霍去病在狩猎的当场,得知李敢打伤卫青的事,当场火冒三丈,便当着汉武帝的面,对着李敢就是一箭。
李敢当场去世,不治而亡。
为了护住霍去病,汉武帝对外说,李敢是触碰鹿角死的。
(《史记》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
【灵枫历史阁】
霍去病的死因,到现在都是迷。
但他射杀李敢的时候,肯定在汉武帝心中,留下了嚣张跋扈的形象。
历史上,任何一个践踏君王权威的臣子,都很难有个好下场。
李敢去世后,不到1年,霍去病就离奇去世,年仅24岁。
很多人说,这是他射杀李敢的代价。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1、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是怎么死的,是被汉武帝害死的吗?

汉武帝是一个极端自私冷酷之人,但也不至于害死窦太后。

虽然汉武帝为了祖母窦太后一直隐忍了六年,但还不至于把她害死。从人性角度出发,武帝做不做出那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从权势上较量,武帝还没有动摇老太太的能力。窦太后代表的是世家大族集团的利益,背后的利益纠葛更是盘根错节。反过来讲,如果窦太后想把武帝拉下马的话,如同探囊取物一样简单。所以武帝在窦太后有生的几年知难而退,并选择了“游山玩水”。


窦太后的生年不详,推测在刘邦自称帝后,为扩充皇室血脉被召选入宫。刘邦称帝是在公元前202年,两年后正式从洛阳迁都长安,政权进入正轨,于是开始海选天下美女。汉朝女子一般在十五岁之前出嫁,所以窦太后入宫时应该不高于十五岁。由于刘邦年老体衰,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窦漪房只是刘邦名义上的小妾,后来干脆做了吕后的侍女。

公元前195,汉高祖去世,窦漪房被吕后送入代国,成为当时代王刘恒的王妃,此时的窦漪房应该不超于二十岁。史书明确记载,窦太后去世的时间是公元前135年,这样推算下来,窦太后保守的活了近八十岁。获得如此高寿,不光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似乎还得上天的眷顾。因为,在汉朝如此高寿之人,都能用神仙老寿星来形容了,所以自不存在被武帝害死一说。


窦太后是黄老学说的忠诚粉丝,武帝推崇的是能将权力高度集中的法儒结合思想,两个人在施政理念上格格不入。景帝时期,博士袁固生曾当着窦太后的面诽薄黄老学说,结果窦太后一怒之下将其扔入野猪圈,如果不是景帝递给他一把匕首的话,袁固生那把老骨头早就成了野猪的饲料了。所以,只要有人敢动窦太后的黄老,总保跟他急眼,甚至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不过,窦太后维护黄老是有道理的,因为汉朝的“文景盛世”全拜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所赐,它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个分散皇权的弊端,所以武帝上台后就迫不及待的想罢黜黄老、收拢权力。窦太后是一个被权力宠坏了的老太太,她还想继续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她又担心国家被“年少轻狂”搞乱,于是与武帝产生了不可化解的冲突。这样一来,武帝只能用自己的年龄去战胜祖母,要知道武帝继位时才刚刚十六岁,而窦太后已经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了,难道武帝连这点自信都没有,非要对老太太下狠手!所以,武帝害死祖母一说根本就是在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而窦太后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寿终正寝。


窦太后一生经历了高祖、惠帝、两少帝、文帝、景帝及武帝六朝,见证了跨越近一个世纪的西汉历史,成为古代历史少有的名满天下的一代女性。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2、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乱,贵为太子的刘据为何会因害怕而自杀?

“巫蛊之祸”乃是发生在汉武帝晚年的一场惨祸,起因乃是以武犯禁的“阳陵大侠”朱安世被抓后,对皇后卫子夫外甥公孙敬声的诬陷,结果由于汉武帝晚年疑心太重,导致案件不断扩大,而负责调查此案的江充又与太子有旧怨,借机诬陷太子刘据以“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太子刘据无法辩驳,率私兵诛杀江充,结果导致事件失控,最终兵败逃亡,行踪暴露后自缢而死。

江充以惩处豪强取悦武帝,太子刘据与江充结怨

此事还得从汉武帝的宠臣江充说起,江充原名江齐,乃西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其妹因善操琴歌舞嫁于赵太子刘丹,江齐成为赵王刘彭祖的座上宾,后刘丹怀疑江齐在父亲面前打自己的小报告,结果导致两人关系交恶,为避免被刘丹所害,江齐便跑到了长安,更名为江充。

江充跑到京城后,便向朝廷告发赵太子刘丹与同胞姐姐以及赵王刘彭祖的嫔妃有奸情,而且与地方豪强狼狈为奸,多有不法之事,汉武帝得知后立即下令逮捕了刘丹,并判其死罪,后经赵王刘彭祖求情,这才免其一死,但还是废除了他赵太子的地位。

汉武帝时期,朝廷面临着两个极为严峻的考验,一个是中央朝廷与地方诸侯之间的矛盾,另一个便是地方豪强的崛起。为了打击诸侯王和地方豪强,汉武帝时期任用了大量酷吏,例如义纵、张汤、王温舒等,这些人或许品行不端,但就因为敢于和权贵豪强作对而深受重用,而江充便属于此类

江充因举报刘丹而被汉武帝召见,在与其一番交谈之后,对其大为赞赏,在派江充出使匈奴返回后,便将其任命为了直指绣衣使者,主要负责督捕三辅境内的盗贼,监察豪贵们的越礼过分行为。此后,江充不论对方是贵戚还是权臣,只要是有不法之事,全都被其弹劾。

江充不仅弹劾权贵,而且还将这些人全都发往北军营,让他们作为抗击匈奴的预备军,结果吓的这些权贵子弟惶恐不已,纷纷向汉武帝表示愿意出钱赎罪,结果使得朝廷凭空赚了数千万钱。通过这些事件,让汉武帝觉得江充为人忠直,奉法不阿,因而对其愈发宠信。

随着江充地位的升高,被其所查办的人员地位也是越来越高,不仅敢当着馆陶长公主刘嫖的面,处罚其随从,收缴其车马,而且就连太子刘据的家臣,也被江充抓走交处置。甚至在太子刘据派人向其求情的情况下,江充仍然不予理睬,据实上奏汉武帝

“巫蛊”祸起卫氏惨遭清算,江充主动请缨有意扩大事件

皇后卫子夫的外甥公孙敬声,在接替父亲公孙贺出任太仆后,因擅自挪用北军军费而被逮捕下狱。儿子被抓,其父公孙贺便跑去找汉武帝,表示自己愿意去抓捕被朝廷通缉的“阳陵大侠”朱安世,以替儿子公孙敬声赎罪。

后来,朱安世果然被公孙贺捉拿到案,朱安世为了报复公孙贺,竟然在狱中上书,诬告公孙敬声与汉武帝之女阳石公主私通,并且以“巫蛊之术”诅咒皇帝。汉武帝晚年本就疑心较重,再加上当时正在生病,便怀疑自己真的被“巫术”诅咒了,于是下令彻查此事。

于是,公孙贺于征和二年(前91年)正月被逮捕下狱,后经调查“罪名属实”,结果公孙贺与公孙敬声二人被杀、族灭,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子夫之女),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也全部案牵连被杀,而卫氏在朝廷内部的政治盟友也事而损失殆尽

当时,的确有不少精通旁门左道的方士和巫婆在京师长安活动,甚至有些女巫得以进入宫廷,教授宫中妃嫔使用巫术。,“巫蛊之祸”爆发后,后宫之中那些本就有仇怨的嫔妃们,便开始相互告发对方使用“巫术”诅咒皇帝,汉武帝盛怒之下将被告发之人全部处死,一时间后宫嫔妃、宫女和被牵连的大臣数百人先后被杀,“巫蛊之祸”至此全面爆发。

不久,汉武帝在一次白天小睡中,梦见数千木人手持棍棒要袭击自己,警醒之后顿感身体不适。当时随侍身边的江充见状,便向汉武帝表示这都是有人用巫术诅咒造成的,汉武帝信以为真,于是命江充负责调查此案

当时,江充虽然风头正劲,大多数豪强贵戚对其都噤若寒蝉,但他自己也清楚,这是汉武帝宠信自己的结果,而一旦汉武帝去世,那么自己的好日子必然也就到头了,到时候豪门贵戚必然要找自己算账,更何况自己还得罪了未来皇帝、太子刘据,将来岂有自己的好日子过。

,江充有意利用调查“巫蛊”案件的机会,彻底将案件扩大,趁机打击自己的仇敌,为自己的未来铺平道路。

江充栽赃陷害有意拉太子下水,刘据被逼起兵最终自尽身亡

江充奉命之后,便采取刑讯逼供、栽赃陷害的手段,导致“巫蛊之祸”迅速扩大,朝野上下一片腥风血雨,官员、百姓之间无论是新仇旧怨,都纷纷指责对方使用巫术诅咒皇帝,而一旦有人被举报,便只剩下死路一条。结果,短短数月间,从京师长安、三辅地区到各郡、国,多达数万人被杀。

眼见朝野内外的敌人被收拾完了,江充又将目光瞄向了宫中,便又指使胡人巫师檀何言称,“宫中有蛊气,不将这蛊气除去,皇上的病就一直不会好”。于是,汉武帝便命江充进入宫中调查,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到用巫蛊者。

于是,江充从后宫中汉武帝已很少理会的妃嫔的房间着手,然后依次搜寻,一直搜到皇后宫和太子宫中,宫中各处地面全部被挖开,以致太子和皇后连放床的地方都没有了。查找完毕之后,江充对外声称,“在太子宫中找出的木头人最多,还有写在丝帛上的文字,内容大逆不道,应当奏闻陛下”。

刘据在得知江充陷害自己后,心中恐惧又无所适从,想要亲自前往汉武帝居住的甘泉宫请罪,却遭到江充等人阻拦而难以成行,无奈之下找到自己的老师、少傅石德询问计策。结果石德因为害怕遭受牵连,便建议太子假传诏书将江充等人逮捕下狱,将其栽赃陷害之事追查清楚之后,再去向汉武帝请罪。

于是刘据依计行事,派门客冒充皇帝使者,逮捕江充等人,而按道侯韩说却怀疑使者是假的,不肯接受诏书,于是刘据的门客便杀死了韩说。刘据则亲自监杀江充,并骂道“你这赵国的奴才,先前扰害你们国王父子,还嫌不够,如今又来扰害我们父子!”又将江充手下的巫师烧死在上林苑中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完全脱离了计划,刘据更加不敢前去见汉武帝了,只得一面将情况报告给皇后卫子夫,另一面开始抽调军队准备自保。此时长安城已是一片混乱,眼看太子调兵,于是便出现了“太子谋反”之语,于是便有人将此情形报告了汉武帝。

汉武帝虽然不喜性格仁弱的太子,却也不相信他会造反,认为刘据是恐惧之下才杀了江充,于是派遣使者召见刘据,使者眼见长安乱成一团,根本没敢进城,反而跑回去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已经造反,要杀我,我逃了回来”。汉武帝这才不得不信,命令丞相刘屈氂率兵平叛,并紧守长安城,决不能让叛军冲出长安。

太子刘据虽然四处征发兵马,奈何除了长乐宫和太子东宫的兵马之外,他即使拿到了调兵符节,也根本没法调动其他兵马,无奈只得开长安官狱放囚徒以充军,汉武帝却可以从四处不断调兵,结果便是刘据与丞相刘屈氂的兵马差距越来越大。

双方激战五日,死伤数万人,刘据战败之后逃出长安。事后,汉武帝下诏收回皇后的印玺和绶带,皇后卫子夫不久后自尽,北军使者护军任安则因按兵不动而被杀,太子刘据的门客、跟随刘据发兵谋反的、放刘据逃离长安诸人全部以谋反罪灭族,包括留在长安的皇长孙刘进与其母史良娣、妻子王翁须及已出嫁的妹妹全都遇害。

太子刘据逃出长安后,于同年七月藏匿于湖县泉鸠里一户人家,主人家依靠织卖草鞋来奉养刘据。一个月后,刘据派人去联络一个湖县的旧识,结果泄露行踪,地方官府围捕刘据,刘据自知难逃,遂自缢而死,后官兵冲入房中,与主人家展开生死搏斗,结果两名皇孙也死于乱斗之中。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