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盗墓的?古代盗墓怎么处罚
盗墓这种行为在历朝历代都为人所不齿,在古人看来,这种人所干的勾当有损阴德,也制订了一些法律去严惩这些盗墓者。还是有不少人为了得到墓穴中随葬的宝货,选择铤而走险。不管是哪个王朝,对于那些平民盗墓者一旦抓到都是严惩不贷。
秦朝对于盗墓者的惩罚
秦朝对于盗墓者如何处置,在《吕氏春秋》一书中有简要概论
题凑之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奸人闻之,传以相告,上虽以严威重罪禁之,犹不可止
要知道秦法严苛,能够称得上严威重罪的,自然不会是简单的刑罚,具体如何定罪,估计还要看盗墓者盗窃的是何人之墓,如果说是地位尊贵的那自然要罪加一等,只是普通百姓,估计罪责会轻一些。
汉朝对待盗墓者处罚严厉纵观整个汉朝,帝王的墓葬大多都陪葬着许多珠宝钱财,此时盛行厚葬之礼,自然也就引起了盗墓者的觊觎,汉朝为了严厉打击这种行为,对待盗墓着从不轻易放过,在《二年律令》中就有关于此时如何处置盗墓者的规定
“盗发冢”与伤人致残、讹诈、杀人及拐卖人口等同罪,都应处以磔刑。
此时认为盗墓之人,其罪过如同杀人等重罪一般,都要处以磔刑,这种刑罚是古代的酷刑之一,手段极其残忍,要将人体分离,使受刑者受尽苦楚,然后再被处死。
由此可见,汉朝对待盗墓者处罚有多严厉。
唐朝对于盗墓罪责划分细致
唐朝的法律对于如何惩处这些盗墓者,也有详细的划分,就拿《唐律疏议》而言,其中对于盗墓罪就有这样的描述
诸发冢者,加役流;已开棺椁者,绞;发而未彻者,徒三年。
一旦发现了此人有盗墓行为,就要加派劳役并且流放;如果这些盗墓者打开了死者的棺椁,就直接判处绞刑;如果只是盗窃墓中财宝,没有动棺椁,只是判处流放三年。
唐朝对盗墓罪划分细致,也考虑到了这些人是否心中有底线,对于那些心有一丝良知的人并没有处罚过重,这也看出了这个时代对于人性的教化方式的不同。
元朝对盗墓者的处罚元朝时期对于盗墓者也同样予以严惩,这些在《元史》中有详细记载:“
诸发冢, 已开冢者同窃盗, 开棺椁者为强盗, 毁尸骸者同伤人, 仍于犯人家属征烧埋银。诸挟仇发冢, 盗弃其尸者, 处死。诸发冢得财不伤尸, 杖一百七, 刺配。诸盗发诸王驸马坟寝者, 不分首从, 皆处死。看守禁地人, 杖一百七, 三分家产, 一分没官, 同看守人杖六十七。
对于盗窃着可以直接看成是强盗,损害遗体之人以伤害罪判处。如果只是盗窃了钱财,没有动棺椁,那么打一百七十大棍。对于那些敢挖掘王侯将相墓穴的人,直接就是死刑。
元朝对于盗墓者的刑罚划分,在很大程度上都要看被盗者的身份高低,在此之上,也有前面几代王朝律法的影子。
明朝有关律法
明朝时期的律法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唐代刑罚,就比如关于如何判处盗墓而言,《大明律》就有这样的规定
凡发掘坟冢见棺椁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发而未至棺椁者,杖一百、徒三年
这些刑罚和唐代极为相似,要知道唐代律法差不多是古代律法中最为详细的,说是巅峰之作也不为过。
清朝有关律法清朝时期是整个古代王朝中对于盗墓罪判处最为详细的,其中针对盗墓罪,按照盗墓者破坏的程度,有36种依据量刑,其中只是看到了棺椁的话,判处流放三千里,还要加上三年劳役;对于打开棺椁之人,直接处以绞刑,这一点倒是和前面几代王朝相似。
盗墓这种行为是对死者的极大侮辱,历朝历代只要国家对地方还有约束力,都从不轻饶这些犯罪分子。
2、盗墓古代怎么判
讲个发生在古代的惊险盗墓故事吧。
中唐时期,有个名叫刘宴的财政大臣,这个人可不得了,是个著名的神童。
《三字经》中有云“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说的就是他!
他的手下有个叫李邈的判官,李邈的府上有个庄客,这个人实际上是个盗墓贼。
话说,有一次这个盗墓贼打开了一座从体量上看,“规格”非常高的古墓(原文中说“极高大”)。
这座古墓在一片黑松林的深处,要走进去200多步才能到达。
墓旁边的乱草中有块石碑,石碑上的字迹却已经被岁月侵蚀掉了。
挖了大约几十丈进去,终于挖到一个石门。石门被铁水浇筑过,打开它非常的艰难。花了几天的时间,用尽各种办法才把它捣鼓开。
打开的瞬间,里面嗖嗖射出无数支冷箭,让人防不胜防。盗墓贼中好几个倒霉的同伙,当场领盒饭下了线。
侥幸没被射死的,魂飞魄散地狼狈猴窜出来!
冷静下来之后,有人反应了过来。看来墓中有机关啊!
可是,越是有机关不越说明墓中有宝贝吗?
盗墓贼们就往里面扔起了石头,扔了十几次,墓中的箭总算射干净了。
危险让他们恐惧,财宝却掀动他们的贪婪。
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他们要搏一搏!
点上火把,哥几个战战兢兢地进入古墓。
这一次他们非常谨慎地打开第二道门,门后果然还有机关。
——几十个瞪着眼挥舞着武器的木头人在等着他们。尽管有所准备,还是有人在手忙脚乱中受了伤。
等到木人们总算消停下来,盗墓贼们借着火把的微光,发现墙壁上画着守卫墓穴的卫兵,个个活灵活现,令人望之胆寒。
定睛看去,墓室中间用粗大的铁链悬挂着一个巨型的漆棺,阴森可怖。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悬棺下面堆积如山的璀璨夺目的金银珠宝!
这海市蜃楼般的梦幻场景,惊呆了在场的所有盗墓贼。他们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动不敢动。
千钧一发之际,悬棺的两角飒然风起。疾风裹挟着飞沙扑到人脸上,就在他们惊魂未定之时,风更迅疾,沙涌如注,顷刻间就没到膝盖。这次他们跑得比猴窜还快,刚到墓外,墓门就在一种不可知力量的控制下自动关闭了。
清点人数,又有一个死于墓中……
这个唐代的《盗墓笔记》故事,记录于《夜航船》卷十八的荒唐部,后来的编者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冢中箭发沙射》。
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直期待善于理财的刘宴能在末尾出场,对此做个意味深长的报告。毕竟,不义之财怎么个“理法”,大家都很想听听“专家”怎么说。,并没有!
这故事不仅收录在清初张岱的《夜航船》中,也收录在唐代段成式(温庭筠的好友兼儿女亲家)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 中。
这故事本身就是供大家茶余饭后消遣的有趣的谈资罢了,非要说有什么启发意义——呃,我想,那就是“不义之财不可取;不善之事不可为”吧。
——利润越高、诱惑越大,风险越高、代价越大不是嘛!
“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的箴言才是万年不朽、价值连城的真金白银啊!
各位,你说呢?
(图片一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