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古诗
白居易笔下的人间与山寺:一首诗中的自然哲思与情感流转
一、欣赏
唐·白居易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为我们展现了人间与山寺之间,春意盎然与凋零凋零之间的对比。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为我们带来别样的阅读体验。
二、翻译与解读
前两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间与山寺春色的差异。在人间四月,百花已经凋零,而在山寺之中,桃花却刚刚盛开。这种对比鲜明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自然规律的奇妙之处:海拔越高,花期越晚。这种时空差异的描绘,无疑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观察。
后两句诗:“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常感遗憾春光逝去无处可寻,却在不经意间发现,春天已经悄然转移至山寺之中。这种情感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对春光的珍视与留恋。也展现了自然流转的哲理性。
三、诗歌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意象对比鲜明,情感表达丰富,语言风格独特。诗中通过人间春色与山寺春景的对比,展现了自然规律的奥秘,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前两句诗从“怅恨”到“惊喜”的情感转变,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珍视与留恋。后两句诗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春天“转入”山寺,赋予自然流转以哲理性。整首诗意境深邃,让人回味无穷。
四、背景信息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所作。当时,白居易可能正面临人生或仕途的困境,这首诗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山寺桃花与人间春色的对比,暗喻了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哲思,同时也展现了他向往隐逸高洁境界的情感。
白居易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为我们展现了人间与山寺之间春色的差异。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白居易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为我们带来别样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