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逝蒋琬的地位有何变化?对北伐的看法
深探历史长河,聚焦蜀汉重臣——蒋琬的北伐之路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名字永载青史,那就是蜀汉的宰相——蒋琬。他,字公琰,生于零陵湘乡,是蜀汉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当我们提及诸葛亮,自然会想起他那令人钦佩的北伐之志。而在诸葛之后,蒋琬继承了这份重任,成为蜀汉的掌舵人。
遥想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丞相因病离世,蜀汉的天空一片阴霾。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随后一路晋升,终于掌握了蜀汉的大权。尽管内心深处悲痛不已,但他仍然以坚定的意志,为稳定蜀汉大局而努力。他的言谈举止一如平常,展现出一位宰相应有的风范。
在稳定内部之后,蒋琬开始了他的北伐之路。他与诸葛亮一样,坚信北伐中原是蜀汉的复兴之路。而且,他的态度甚至比诸葛亮还要激进。在率军讨伐辽东公孙渊时,他亲自来到汉中之地,等待进攻曹魏的时机。由于自己主要是一位文臣,他选择了让姜维率偏师西进,进攻曹魏的凉州。蒋琬将重心放在凉州,希望以此为突破口,自西向东进攻曹魏的关中地区。
蒋琬的北伐策略与诸葛亮有所不同。诸葛亮重在祁山一带与曹魏展开正面较量,而蒋琬则认为从祁山进攻的策略因道路险阻,难以迅速扩大战果。他制定了从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准备在汉中等地大造舟船,顺着汉水、沔水东下,突然袭击曹魏的魏兴、上庸二郡。这一计划若成功实施,很可能会改变蜀汉北伐的结果。
由于旧疾复发和蜀汉大臣的反对,蒋琬的这一计划并未实施。水师并非蜀汉的强项,顺流而下的进攻虽然容易,但一旦失败,大军可能面临有去无回的险境。最终,蒋琬因病请求将益州刺史之职让与他人,并于延熙九年(公元246年)病逝,获赐为“恭”。
蒋琬在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后,表现出了坚定的北伐决心和丰富的军事策略。尽管因身体状况和内部反对声音,他没有在北伐上获得显著成绩,但他的努力和贡献仍值得后人铭记。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位英雄都有自己的光辉时刻,他们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历史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