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士及圆滑的处世之道和高超的沟通技巧,令
宇文士及,本名破野头,字仁人,乃时期之宰相,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其前妻为南阳公主,后娶寿光县主。今日,就随风趣网小编一同探寻宇文士及之故事,以飨读者。
某日,宇文士及与李世民在花园散步,对一棵树赞不绝口。宇文士及则附和道:“此树的确不凡。”李世民却道:“你常劝我远离谄媚之人,原来指的就是你自己。”显然,李世民对宇文士及的奉迎有所不满。
宇文士及并未因此惶恐或请罪。他巧妙地回应道:“陛下平日政务繁忙,与我等争论不休。此时正值闲暇,我不顺着您,那您做皇帝又有何乐趣呢?”经他这么一解释,李世民反而转怒为喜,对他大加赞赏。
宇文士及之兄弟两人因造反丧命,而宇文士及却独善其身,深受唐高祖李渊及李世民两代皇帝的信任。其秘诀在于他如泥鳅般圆滑的处世策略。
虽“滑如泥鳅”似乎略带贬义,表明一个人毫无原则、极端利己、善于逢迎。但从宇文士及之实例中,我们可窥见其精妙之处。
当唐王李渊在长安称帝时,听闻宇文化及率大军逼近长安,李渊焦虑万分,向宇文士及求证。宇文士及回信并寄去金环,众人不解其意。李渊却笑道:“我与宇文士及旧交,此金环乃他投奔我的信号。”然宇文士及一年后方至,原来他趁机观望局势,直至宇文化及败走聊城才趁机投奔李唐。面对李渊之责备,他巧妙转移话题,提及旧日情谊,成功化解危机并获得重用。
宇文士及之狡猾与心计令人叹服。他不仅善于逢凶化吉,更善于在关键时刻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他的行为也引发争议。
正史未记载宇文士及是否参与造反,但在哥哥通知结果后,他迅速站在隋朝对立面,接受哥哥的封官。当宇文化及败走聊城时,宇文士及置妻儿安危不顾,偷偷逃出城外投奔李唐。其妻南阳公主与十岁的儿子在战乱中遭遇不幸。南阳公主因此看透红尘,选择出家为尼。宇文士及再遇前妻时试图复合,却被南阳公主坚决拒绝。
由此可见,宇文士及被冠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之称。他精于算计,一切以自身利益为重,缺乏担当与原则。其行事风格虽为他带来短暂的利益与成功,但终究难以获得真正的尊重与信任。纵然他深受李渊与李世民两代皇帝的器重,位至宰相,曾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作为开国元勋,却未能跻身凌烟阁二十功臣的尊贵之列,最终只留下了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纵”字作为终结。他的故事,宛如一幅描绘人性复杂面的画卷,引人深思。
为何他会落得如此境地?这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曲折,更是给我们每一个人以深刻的启示。有时候,人们在世上行走,虽能凭借智慧和机遇左右逢源,甚至取得一时的成功,但若缺乏内在的德行修养,那么他们的人生便无法真正站立起来。
宇文士及的故事,在魏征的眼中,似乎只展现了一个小人形象。这并不是对他的评价不公,而是他的人生轨迹确实如此。在权力的游戏中,他或许是一位高手,但在人生的舞台上,他未能以高尚的德行赢得他人的尊敬。他的成就,如同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耀眼,却未能留下持久的痕迹。
他的经历告诫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地位,无论取得何种成就,德行始终是我们人生的根本。没有德行,再高的地位也只是过眼云烟,再大的成就也只是瞬间的辉煌。相反,只有以德行为基础,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宇文士及虽未能在历史上留下完美的印记,但他的故事却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让我们在追求成功的不要忘记修炼自己的德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真正立起来,留下深刻的痕迹。
让我们从宇文士及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将德行作为人生的指南。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让我们坚守内心的善良和正义,以高尚的德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让我们立起来的,不是地位,不是权力,而是我们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