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的风水宝地在哪里
无锡灵山大佛位于无锡西南群山之中,整体格局背倚无锡马山秦履峰,左右龙虎砂鞠环抱,呈现出一种负阴抱阳的态势。大佛的峦头全貌和风水格局雄伟壮观,主殿前明堂开阔,玉带水法布局,外堂太湖波光粼粼,巨浸汪洋。
近日,有风水大师图解了无锡灵山大佛的卫星图风水峦头,揭示了其历史背景。相传在公元12世纪中叶,一位僧人在此修行并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开始结庵修行。随着僧侣的聚集,寺院逐渐形成规模,这座无名之山也因此得名雪浪山。庵后新建的谭云阁更是因为一位少年天才的出现而名扬天下。
这位少年便是蒋重珍,他是无锡胡埭人,自幼聪慧过人。在雪浪山下的雪浪庵中苦读多年,最终成为无锡有史以来第一位状元。此后数百年,雪浪庵的谭云阁成为文脉宝地,许多世家大族都会带年轻子弟来此闭关读书,以求科举高中。
谭云阁之所以被称为文脉宝地,是因为其在风水中的特殊地位。风水中的文脉是指具有催旺文运作用的龙脉结穴之地。无锡的雪浪山文脉从冠嶂山开始分野,主峰饱满高耸,整体呈圆形,五行属金。其主干向北蜿蜒而行,支脚有力,生机浓郁。雪浪山主峰向北落脉,龙脉前出,形成一个仰天窝穴,雪浪庵(蒋子书院)恰好位于窝穴正中位置。
蒋子书院四周形局优越,青龙砂强劲有力,白虎方隐伏隆起,生气融聚。长广溪逆百里山势屈曲而来,形成“九曲入明堂”的格局。从宋代起,峰顶便有数顷茶田,被视为风水中重要的“毡褥”。这样的文运宝地培养几个状元自然不在话下。除了蒋重珍之外,清代也有多位状元曾在蒋子书院读书。
在蒋子书院西侧的一座波浪形山下是许舍村,这是一个进士村。自宋代以来共出过16个进士。此村依山势而建,正坐文曲水,前朝雪浪山风水上佳。在太湖新城的规划中沿此山南北一线及长广溪两侧被定位为科教产业园江南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等高校、研究所纷纷入驻于此地借力于这股风水文运发展教育产业。
然而近代以来雪浪山的风水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蒋子书院北侧巨大的宕口中修建了横山寺以稳固雪浪山格局但治标不治本。尽管如此横山寺与附近的御茶楼一起构成了雪浪山的一大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风水韵味。
总的来说无锡灵山大佛及其周边的风水格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理内涵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欣赏。在磅礴的气势中,雪浪山宛如一位古老的巨人,山顶的裂缝仿佛撕裂了它的肌肤,巨石不断从伤口处滚落。这座古老而神圣的山脉,似乎正默默诉说着一种命运的重压。在这样的背景下,横山寺犹如一处重要的支点。近期,该寺计划募资兴建一座长达48米的卧佛造像,规模之巨将成为国内之最。这尊卧佛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覆盖了整座后山,一旦落成必将具有非凡的功用和影响力。看到此景,我不禁心生感叹,无锡应该早日着手修复这座山脉。雪浪山不仅是无锡南部的重要风水主山,更是太湖新城的精神支柱。它的影响力辐射整个区域,甚至包括市所在地。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御茶楼。这座建筑于2005年在雪浪山之巅落成,由太湖镇斥巨资兴建。御茶楼主楼与四座副楼相得益彰,设计繁复而华丽。当初建成后,曾被对外出租作为使用,此事曾一度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议论。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所慢慢被废弃。虽然建造这座茶楼的人可能更多地是从发展和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但这座茶楼的特殊地位一旦确立,本质上便成为了一种类似于龙光塔的风水镇物。它屹立在山巅,宛如一位孤独的守望者。如此重要的位置,岂能被简单地用作喝茶玩乐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