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哪些城市因避讳而改变名字

奇人怪事 2025-05-09 22:56www.188915.com奇闻怪事

在我国古代,城市的更名换称,往往与汉字的避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翻阅古典史籍,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层出不穷,某些城市因为避讳不同人的名字,甚至不止一次地更改名称。

据《地理志》记载,为了避免使用某个名字中的“广”字,曾经一次性更改了几十个城市的名字。比如,广饶县改为东海,广安县改为延安,广都县改为双流,广化县改为河池,广州则更名为番州,广陵也改为江都。也许是因为杨广的名声不够理想,有些城市后来又恢复了原来的称呼。

杨广的避讳并不仅限于一个“广”字,他的避讳范围要广泛得多。他不仅避讳“适”字,连与“适”字形状相似的“括”字也在避讳之列。《闻见后录》卷二六记载:“处州,原本名为括州。唐朝德宗年间,为了避讳,恰逢处士星出现,于是改为处州。”如今,人们常常误以为这个“处”字是指“处所”。

在那个时代,不仅皇上的名字需要避讳,名人的名字、恶人的名字也要避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憎讳”。特别是对于那些被看作是小人的人,他们的名字会被视为国仇家恨。据《举例》卷二记载,当时所有带有“安”字的城市名都被更改,比如安康改为汉阴,同安县改为桐城等等。更有甚者,不仅原有的字要改,连同音字也要一律改掉。

某朝的太子的名字中也有需要避讳的字。除了避讳“和”字之外,连同音字“禾”也要避讳。《吴主传二》记载:“(赤乌)五年春正月,立子和为太子,大赦,改禾兴为嘉兴。”同样地,连同音字也要避讳。《宪宗纪上》说:“丁未,改桂州纯化为慕化;蒙州纯义县为正义县。”

到了某个时期,还算通情达理的是允许同音字的存在。比如将丹州义川县改为宜川、常州义兴县改为宜兴等。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安禄山的“安”字属于恶人的“憎讳”,其余的都是表达对名人的“敬讳”。“敬讳”是避讳的主流。至于那些凶杀不吉的字眼构成的“忌讳”,在地名中很少使用因此也在史书中很少有因“忌讳”而改名的城市记录。这些城市名称的变迁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