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门暗访,为什么回宫之后连杀几十人?
今天,风趣网带大家走进一个关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传奇故事。人们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朱元璋,一个从贫苦中崛起的帝王,他深深理解百姓的疾苦,他的治国之道,体现了他对民众的关爱。
这个被百姓爱戴的皇帝,早年生活困苦,曾四处乞讨。即使后来登上了皇位,他的心中依然挂念着那些艰难的日子。但他在读奏折时,却感到有些“耳聋”,那些奏折上描绘的都是国泰民安的景象,他知道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朱元璋喜欢微服私访,化身为平民,去感知民间的真实情况。有一天,他变成了一名乞丐,混迹在流浪者之中,这里消息最灵通。他听到周围的乞丐都在议论一个人——都察院御史刘志仁。
刘志仁,这个名字在朱元璋耳边引起了涟漪。他记得不久前派刘志仁去淮安处理一起案件。是什么让他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呢?朱元璋深入打听,终于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刘志仁在处理这起小案子时,一直拖延不决,实际上他是在等待贿赂,谁给的钱多,他就判谁赢。他的贪婪不止于此,还勒索当事人财产,甚至勾引妇女。
朱元璋得知真相后愤怒不已。他对深恶痛绝,而刘志仁的行为无疑触碰了他的底线。他决定亲自处理这起案件,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刘志仁确实存在的行为,而且牵扯出了一批人。
在明朝时期,朱元璋对于的惩罚力度空前严厉。他颁布的律令明确规定:“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他的亲侄子朱文正因恃功骄纵被罚去守墓,他的驸马欧阳伦因茶叶牟取暴利而被处死。
朱元璋对家人如此严厉,对其他的贪官污吏更是毫不手软。洪武年间发生的多起贪污案,涉案人员均被严惩。洪武十六年的一宗案件中,尚书因收受巨额贿赂而找替死鬼,结果牵扯进去的人全部被杀。洪武十八年的一宗宫廷修缮案中,因虚报人数中饱私囊而牵涉进去的人也被处死。在朱元璋手下工作,什么都可以犯,唯独不能犯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刘志仁的事情就发生在洪武十八年。他因而被朱元璋严惩不贷。这个明君铁腕治贪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