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穿越木星》看好莱坞特效完爆国内电影的一
从《阿凡达》到《变形金刚》,再到《星球大战》和近期备受瞩目的《侏罗纪世界》,好莱坞的特效技术无疑成为了众多电影迷们的崇拜对象,几乎成为了电影圈的共识。华语电影自迈进大片时代以来,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在特效技术方面,尤其是在如何合理运用数字技术的问题上,仍面临诸多挑战。时常被吐槽的“五毛特效”,让人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何物?
反观国外电影,其特效制作水平与国内相比,简直是大学生论文与小学生作业的差距。这一差距在国外的重磅电影在国内屡创票房纪录的现象中可见一斑。且不说漫威系、诺兰派的代表作,就连《阿凡达》所创造的瑰丽世界,至今令人难以忘怀。就连近期备受瞩目的《侏罗纪世界》的特效,也能一次次将国内众多电影甩在身后。
电影领域的差距已然明显,甚至美英剧的制作水平也开始超越国内电影。许多观众表示,连好莱坞的电影都不及《冰与火之歌》的特效制作水平。当网友们纷纷感叹国内无大片之时,一些小型特色微电影的制作却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以星际穿越题材的微电影《穿越木星》为例,该片的特效运用不仅在大场景上表现出色,更在细节处理上尤为出色。整体色调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装备与特技效果的搭配、细节动作的连贯性和合理性等都显得尤为关键。特效服务于角色特性,选择和使用上恰到好处,而不是越多越好。
这部微电影的整体视觉感受与特技的配合上显得默契无比。例如木星人超能力与武器特效的搭配、场景的建立与女王神秘感的烘托,甚至女王利用超能力开瓶盖的角度和速率都精细到位。整部微电影的拍摄时间仅为5天,后期特效制作约45天,整体耗时仅50天。可见,用心制作依然可以呈现出质量优良的作品。
并不是说欧美的一切都好,国内电影的人性思考仍值得关注。但在特效制作水平上,真的让人难以言表。从电影到美英剧的制作水平,甚至连好莱坞回来的导演都能轻松超越国内电影的特效制作水平。别人用一百种方法超越你,国内的电影特效,我该如何去爱你?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