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筑牢基层人才根基——招募与配置篇
甘肃省在2024年成功招募了1930名高校毕业生赴基层服务,这批新鲜血液覆盖了支农、支教、支医和乡村振兴帮扶等关键领域,他们迅速融入基层,人员到岗率达到了惊人的100%。自2021年第四轮计划启动以来,累计选拔出的7200余名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满后,有6450名人员选择留在基层,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专业技能与基层需求的完美融合——服务振兴乡村
这批招募的人才不仅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更带来了专业的技能。支农人员深入乡村,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如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支医人员则通过义诊和健康宣教,提升了基层医疗水平。支教人员的到来,改善了教育资源,为山区孩子们带来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产业与民生共进——推动乡村全面进步
甘肃省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通过多项措施推动乡村产业与民生发展。在第一产业的提升上,粮食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林牧渔业也得到了发展。在第二产业方面,农产品加工链得到了延伸。第三产业则通过培育乡村新业态,如电商、文旅,促进了农民增收。例如,玉米、大豆等作物单产提升技术推广,以及全膜双垄沟播等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也增强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四、优化保障机制——让基层人才安心服务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服务,甘肃省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在生活方面,提供与乡镇事业单位同等水平的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及一次性安家费,保障人员基本权益。在职业发展方面,建立培训体系,推荐参与省级能力提升示范班,增强基层服务技能。在招募与考核流程上,成立多部门联合工作组,严格选拔程序并扩大政策宣传,确保公平公正。同时采用“日常+年度”双考核机制,全面评估服务质量,为期满安置提供依据。
五、构建长效发展模式——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
通过“政策引导+实践培养+服务转化”的链条,甘肃省正在形成“引得来、干得好、留得住”的基层人才生态。这一模式旨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活力。以瓜州县为例,留岗率高达69.7%,三支一扶人员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这种成功的模式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