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指什么?儒家思想三纲五常指什么

奇人怪事 2023-03-15 07:22www.188915.com奇闻怪事

三纲五常指什么?1、五常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乡党、上下同欲。这五种伦理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们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本内容。2、礼义廉耻指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3、忠孝节义指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准则。这是中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4、仁义礼智信指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5、孝悌忠信指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

一、三纲五常具体指的是什么?

董仲舒最先提出了束缚中国劳动人民两千多年的“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显然是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学说的发展。

其目的是要把所有阶级统治秩序化、合理化。“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更是麻痹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试图让劳动人民心甘情愿地为地主阶级服务,备受压迫而毫无知觉。他还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是天意,而要实现大一统,是思想上的统一,于是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都要罢黜。皇帝受命于天,王侯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所有这些都是天的意志。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提出的“三纲五常”实际上也是实现“大一统”的思想工具。

二、古代的""三纲五常""中,""五常""指的是什么?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道德缺失,也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才是教育子女、待人接物的正确法则。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